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晓鸣_
马晓鸣_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77
  • 关注人气:4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阡茶叶在大雪中蹒跚走向春天

(2008-05-06 12:43:45)
标签:

文化

分类: 昨日新闻

                           
                      石阡茶叶在大雪中蹒跚走向春天
                                        ◎  马晓鸣


                                  ■  大雪压掉4323.6万元

 

    2008年1月,一场雪凝天气席卷我国部分地区。石阡未能幸免!仅一个晚上,石阡大地就是一派北国风光了。
    白雪皑皑,滴水成冰。
    石阡县遭受到了百年不遇的凝冻气候!给茶叶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各级部门的强势推动下,该县茶园建设突飞猛进,茶树品种无性良种化,茶园布局区域化,新建基地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逐年提高,产业辐射区域和带动农户逐年增大,自2003年以来,茶区遍及全县18乡镇,302个自然村,种茶户18166户,现有茶园面积100384.39亩,其中:老茶园和幼龄茶园75384.39亩,新植茶园2.46万亩。茶树繁育苗圃建设632亩。
    从2008年1月11日开始的长时间雪凝低温天气过程,给石阡县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该县茶叶生产正处于苗期幼年期、青年期茶树的幼龄茶园、新移栽茶园及苗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损失更为惨重。
    由于县内低温雪凝天气历时长,冻害程度重。据统计,尽管该县有关部门在灾害来临及受灾期间采取了系列防范自救措施,其损失仍是触目惊心!期间,受灾茶园面积9.334万亩,成灾茶园面积6.827万亩,绝收茶园面积2.593万亩,经济损失4323.6万元;全县受灾苗圃632亩,绝收502亩,经济损失337.38万亩,累计全县茶叶生产损失达5160.98万元!

 

                                  ■  雪凝天气里的抗争

 

    面对雪凝天气给茶叶带来的损失,石阡县奋起防灾自救,遏制灾害力度空前巨大。
    为了防治冬季雪冻、冰冻、霜冻自然灾害的发生,县生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冬季茶园管理在生产上广泛推广茶树壅兜,覆土、耕作松土、覆盖,茶蓬束枝及覆膜等防冻保树措施,1月12日拟定了《关于做好凝冻期间苗圃管理的通知》、《关于目前茶园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29日制定了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雪凝冻天气应急预案和生产自救方案,2月13日以石茶办〔2008〕4号和5号下发了新植茶园和苗圃灾后自救的通知。以防范自救措施为内容,向各乡镇、各茶叶生产大户、育苗户制定了雪凝期间苗圃、茶园、茶苗防灾自救管理通知。
   同时动员组织县、乡(镇)茶叶干部、茶叶生产大户积极落实防灾抗灾自救方案,深入灾区开展灾情调查和灾情报告,指导救灾工作……
   从2008年1月11日以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全县进行茶叶救灾出勤600人次,采取救灾措施20多项。由于抢抓时机,较好地消除了部分凝冻灾害。
 
                                ■ 走向春天的生态茶产业

 

    面对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石阡县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全县人民抗灾自救,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抗灾自救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及广大茶农紧紧围绕生态茶产业发展,认真做好了抢救保护茶苗,覆盖苗床、巩固苗圃支架、扫除覆盖冰雪等大量救助工作。
    该县围绕生态茶产业的战略目标,巩固、发展和恢复我县生态茶产业建设,拟定了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凝冻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
    采取积极主动措施,迅速进行生产自救,将受灾新植茶园积极开展补植补造,切实加强老茶园和幼龄茶园的施肥管理,力争使茶产业受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农在灾年不减收,茶叶生产在灾年不减产为目标。
    及时组织茶苗调运,进行2.0961万亩新植茶园的补植补造;及时组织短穗枝条及物资供应,进行632亩苗圃建设的补插补造;及时组织茶农加强7.5万亩老茶园和幼龄茶园管理,确保春茶顺利投产。
    该县根据实际,对幼龄、成龄茶园的管护,新植茶园的救助,苗圃的救助等制定了相关措施。
    当前正是春光明媚的时节,石阡县生态茶产业在广大干群的齐心协力下正一步一步的走向春天。
    石阡茶叶正历经冰雪吐露春芽 。

 

     * 原载《贵州日报》2008年4月2日,《西部开发报·茶周刊》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