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后记)
◎
马晓鸣
有我的地方,就有我的脚印。
这些年,我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宁静的乡村走近喧闹的城市、从边远的西部闯到开放的南方……尽管行走得艰苦,但从未放下手中的笔,于是,就有了这一串串让我刻骨铭心的脚印。
是文字陪我度过那些孤寂和难忘的时光。
当一名新闻记者是我多年前执着的愿望。我曾自费到贵州日报社、人民日报社学习培训,其初衷也是为当记者创造条件。后来,在广东省南海市大沥电视台、中国技术市场报广东记者站,我当记者的愿望得以短暂的实现。2001年末,铜仁日报社聘用了我,在这里,我与党政要员把酒、与街头民工同流,足迹遍布铜仁地区8县1市1特区。我努力用自己的敏感去捕捉每一条新闻,记录并定格发生在黔东大地上的一幕幕乐章。
通过考试,我终于在2004年初拿到了一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核发的“新闻记者证”。
原以为记者是很风光的职业,在采写的路上,我才体会到所谓“无冕之王”的不易。无数采访对象的欢喜和忧愁打动着我也改变着我,在喜忧之中,使我明白更多事物的道理。
2005年夏天,为了成为一名国家干部,我泪别铜仁日报社,考进了石阡县报社。我是石阡人,我深情地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所以这本集子里反映石阡的内容就多些。事隔多年,也许书中的事和人会发生某些变化,故在收录时特别注明发表时间、所载媒体等,旨在真实再现原样。
在盘点这些文字时,我想起了年迈父亲的感慨:“记得年少骑竹马,转眼就是白头翁”。不经意间蓦然回首:这些年东奔西走的漂泊,春去春又来的轮回总是太匆匆。人生几十年,当曲终人散,一切依旧的惟有时间,我们都是其中的过客。“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于是疲惫的心便释然。
趁2006年春天整理出这本集子,这是对自己从事和热爱新闻和文学10余年来的一个小结、是对苦短人生一段历程的纪念。
《脚印漂泊》收入的82篇(幅)稿件,是从发表的2500余篇(幅)中选出的。衡量入选的尺度是:从新闻角度自认为顺眼的、引起反响的、获奖的。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工作的优势大抵在于可用事实承载思想,我时常为这样的记录而欣喜。
感谢铜仁日报社和贵州都市报社给我一个舞台,扶植我成长;感谢石阡县四大班子,石阡报社,石阡县青阳乡党委、政府等的关怀,使《脚印漂泊》得以顺利付印;感谢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的亲朋、领导、同仁、读者。并恳盼诸位对《脚印漂泊》的批评指正。
往后的岁月,仍然会是文字陪我共舞、给我力量、助我行走!
还有一些话想说,就留在见面的时候吧。
*
2006年4月于贵州·铜仁日报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