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悼陈圆圆
◎ 马晓鸣
读有关史料,早知陈圆圆这位乱世佳人,一六七八年,吴三桂反清失败后,被康熙帝下令抄斩满门,陈圆圆下落不明。陈圆圆魂归何处,引起无数史学家的浓厚兴趣,并成为不解之谜。
通过数家新闻媒体对陈圆圆魂归古思州(今贵州省岑巩县)的报道后,我决定前往拜悼她。
择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出黔东南岑巩县水尾镇场上约三公里路,就到了一代美人陈圆圆的香魂长眠之地。马家寨寨子不大,二百来户人家依靠在群山与树林环抱之中,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寨前缓缓流淌。寨子后面的狮子山上布满了座座坟墓,陈圆圆墓夹于其中。墓坐东向西,墓碑已被岁月的交替蚀去了本色,墓上杂草丛生,一派荒凉……据史料记载:一六四四年四月,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关降清,后与清联合进攻李自成,在吴三桂与清兵的铁骑攻打下,李自成的将兵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其缘由就是因李自成部下刘宗敏掠去了吴三桂爱姬陈圆圆所致,故在中国历史上上演了一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悲壮失败的史事。原是歌伎的一介弱女陈圆圆已因此在历史或民间走红。
当我有幸在三百多年后拜见她时,却只能隔着几块乱石与一堆泥土默默的与她对话。
背对陈圆圆墓,马家寨在秋雨的笼罩下显得寂静、悠远。我的思绪也跟随秋雨飞舞,跟随历史飞舞:一六七三年,吴三桂起兵反清,不料于一六七八年病逝,一月后,清军南下欲一举抄斩满门、诛灭九族。陈圆圆带着儿子吴启华等在军师马宝的护助下潜逃,得到了当时思州知府(今岑巩县)李敷治的关照,陈圆圆一行才在此隐居下来。随后陈圆圆在离此地不远的天庵寺削发为尼,抛弃旧时的恩怨与荣辱,改名寂静字玉庵,绝代佳人沦落以晨钟暮鼓打发时光,甚是悲切;马宝在其对面的鳌山寺做了和尚,以四大皆空来忘却戎马生涯及刀下官兵;儿子吴启华就在处于深山老林的狮子山定居下来,取娶生子,过着布衣的田园生活。如今,马家寨的人说,是为了感念马宝的恩情才把寨子改称马家寨的。马家寨的人对这段历史说得头头是道,令人不得不相信陈圆圆魂归古思州这一说法。
陈圆圆墓碑高约二尺,宽约一尺五寸,碑正中用楷书刻写着“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席位”;两旁刻着“孝男吴启华、媳涂氏;孝孙男仕杰杨氏,曾孙大经、绳;玄孙朝达、选、魁、政、玺、桂、相仪”;落款为“清雍正六年(即一七二八年)岁次戊申仲冬吉日”。字迹虽经风化,但仍依稀可辨。据有关资料介绍;聂字写于无简化字的年代,这字是吴氏后人创写的,因保密起见,故不敢直刻其名。“聂”字双“耳”代表刑、陈两姓,意为陈圆圆本姓邢后改姓陈。这十一个字的大意为:故先祖母苏州陈圆圆王妃之墓。与此相距不远的马宝、吴启华墓石碑上刻着“重垒土茔人祖即已祖,复修石台茗翁如吾翁”;“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等墓联,个中之意,很是明了。
面对这几块乱石与一堆泥土,恍若看见三百年前的陈圆圆在繁华旧时都市的宫院楼中弹着古琴、轻轻放歌,曲尽后掌声与欢叫声四起,振臂高呼的还有闪着寒光的刀剑,几滴清泪顺着她美丽的脸颊滑下。“自古红颜多薄命。”然而据考证她却活到了七十多岁,或许是马家寨的灵气涤悟了她对生命的安宁与从容。或许,她并不想与政治和历史相连……这,仍然是难解之谜。
三百年前的山水依旧,可三百年前的人已不在。狮子山上的一草一木在秋雨的敲打中如泣如凄,是陈圆圆在另一个世界的歌唱么?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