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寞的小城或草芥之传奇

(2007-12-23 20:32:18)
分类: 转载

落寞的小城或草芥之传奇

                ——读《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有感

 

朱庆和

 

 

一座穷僻的小城,三个少年的成长,以及延续至今的世俗生活,构成了《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读完我不禁觉得,他们的故事似乎还在继续,却又早已湮没其中。

作者笔下的故事迥常而精彩,不是夸张,也非随意想象,而是作者对那段特殊年代的真实描绘。小说中除了刻画朱红军、丁小海、张早三个少年的友情,还记述了他们身边众多人物的生命轨迹,可以说《小城好汉》是一幅反映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城镇精神风貌的风俗画。

就像作者的第一部长篇《扎根》一样,《小城好汉》探寻的主题仍然是特殊历史境遇下的个人命运。在作者笔下,展现的并非是概念式的“人随社会草随风”的无奈的生存图景,作者触及的是复杂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人类情感最细微、最真实的部分,所以呈现出来的人物都秉持着智慧的生存策略和自在的抗争精神,每个人物都透露着单纯、鲜活的个性。时常游离于政治边缘的张梅生,喜欢在湖边速写并到乡间收集胎盘的李春,还有才华出众的任杆子等等,他们的生存境界以及精神上的自给自足让人嫉羡。

《小城好汉》在语言上,跟作者以往的作品有了悄然的转变。小说叙述仍不失冷静、克制与幽默,但更多的是一种质朴的、无意于雕琢的话语。这种民间的叙述姿态,是经过岁月洗涤后的平静,就像一个老人在回忆,一个说书人在评书,让真实的叙述飘逸了起来,让回忆演变成了传奇,已然超越了悲喜,在严肃与戏谑间构成张力。螃蟹成群结队地穿越河堤找寻故乡,朱红军踏雪夜猎引而不发,一贫如洗的丁小海将藏有名画却无以为用,还有朱红军临死前刻在肥皂上的遗嘱“弟弟要孝顺父母”,这种依托于真实之上的传奇不仅仅让人感动,更是摄人心魄,焕发出照亮悲凉的光彩。

《小城好汉》在叙述方式上也与作者以往的小说迥然不同,作者在情节处理上不再整体推进,而是采用人物传记的方式,每个人都有独立的故事,但又相互关联,并在不同的场景中交叉跑动。小说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似乎是作者有意筑起的一道堤坝,众多人物在此汇聚,冷与暖、善与恶在此交融,表面平静却暗流丛生。第四部分以时间为序,情节像水流一样一泻而下,冲刷掉记忆中所有的物与事、悲与喜,似乎来不及让人回头。侠肝义胆的朱红军死于非命,生性懦弱的丁小海随波逐流,淡漠世事的张早却意外地功成名就,还有朱红军与伍奇芳若有若无的爱情缥缈而散,就连霸道专横的魏东也不知所踪。这种巧妙的结构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扎根》写的是亲情,笔调厚重,读完让人感到有一股凝于一团的力量挥之不去;《我和你》写的是爱情,作者对爱情作以细致而残酷的剖析,像把刀子;《小城好汉》写的是友情,那种对时间流逝,一切被抽空、被消解的锐利,让人恍若前世。

当时空转换,二十二年后作者再次回到共水小城,看到发了疯的朱红兵“狂吼怒骂被广大的虚无吸收”,在桥头为死者朋友点上一支烟,看到“烟头微微的红色在桥风的吹拂下,一顿一顿地后缩,真像有人在吸食一样,然后留下又长又白的烟灰。”读到这里,我们感到不知是该哀悼斑驳的往昔,还是该诅咒这座荒诞的小城。也许小说无意于此,但这种锋利与敏感的确反衬了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当下的孱弱与虚无。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作者似乎在提示我们,即使你我为卑微之草木,生命中也定会发生一个真实的传奇,或流传或湮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