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剥笋式解读“小画幅”之三:恼人的转换系数

(2008-04-18 09:37:51)
标签:

杂谈

  让我们再回到恼人的转换系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所谓转换系数就是APS-C画幅要得到与全画幅相同大小的成像在拍摄距离上的一个比值。或者说,两种画幅的相机在相同拍摄距离上摄取同样大小的成像,各自所用镜头焦距的比值。
  实际拍摄中,两种画幅的相机要得到相同范围的图像,APS-C必须离得更远。这一结论并不一定需要用两台相机实际拍摄来验证,拿一张废纸随便撕两个不一样大的窟窿往眼前一放就明白了。
  一般来说,多数拍摄者不太可能同时拥有两种画幅的相机,也就是一台APS-C而已,所以进行两机对比没多大必要。
  在实际使用中,相对于全幅进行的比较不过是由转换系数带来的焦距和用途之间对应的变化。如果非要对比这个系数,拍摄者面临的选择是以下两个:
  一是使用短焦距的镜头,比如用18mm焦距拍全景、用50mm焦距拍人像之类的选择。
  二是往后退一大截,仍然拍28mm焦距拍全景、用85mm焦距拍人像。
  一般来说,这种变化是可以满足拍摄需要的。但是极端情况下还是会给拍摄者带来麻烦。比如使用要22mm焦距得到一幅与全幅使用35mm焦距在相同距离拍摄的人像,两者透视会有很大差别。或者使用85mm焦距要得到与全幅使用135mm焦距相近的图片,你得退到很远很远。而一支镜头的最佳拍摄距离范围并不太大,再说拍摄者未必每次拍摄都有足够的空间可退。
  实际上,不管是相同距离不同焦距还是相同焦距不同距离,即使不考虑镜头的最佳拍摄距离或者在这个距离范围内,两者得到的图片“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种方案的透视和景深都不相同。
  由此看来,最恼人的还不是转换系数。仅仅需要得到一个相同的成像范围很容易做到,但是要得到一幅与全画幅完全相同的照片,那就绝对不可能了。
  所以说,恼人的“感觉”才是令人无奈的,是根本解决不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