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标签:
眩晕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可通过病变部位、伴随症状、眼震特征等进行鉴别。中枢性眩晕多由脑干、小脑病变引起,常伴随头痛、复视、共济失调;周围性眩晕多与前庭系统病变相关,常伴耳鸣、听力下降、恶心呕吐。
1.病变部位:一个是在中枢,一个在外周。中枢性的眩晕指的是颅内段的病变引起的患者出现眩晕的问题;周围性眩晕指的是外周的前庭感受器,以及前庭神经的颅外段等病变引起的眩晕。
2.疾病种类:中枢性眩晕最常见的疾病是小脑、脑干的梗死或出血、感染、肿瘤等;周围性眩晕常见是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及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
3.临床表现
(1)眩晕伴恶心呕吐:中枢性眩晕症状可轻可重。一般晕的持续时间比较长,但不是旋转性的晕,即没有感觉到周围的东西在转,恶心、呕吐不明显,一般不会影响到听力;周围性眩晕的头晕一般发作的时候它是比较剧烈,患者会感觉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比较常见。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耳鸣、听力下降,大部分周围性眩晕的持续时间相对比较短,一般可能是数分钟或者数天。
(2)神经损害定位征: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体征,比如出现口角歪斜、伸舌偏斜、喝水呛咳、口齿不清等,肯定提示是中枢性的病变。周围性眩晕侧没有这类征象。
(3)眼震特征:中枢性眩晕的眼震方向多为垂直性或旋转性,不受固视抑制,持续时间较长。周围性眩晕的眼震多为水平略带旋转,方向固定,可通过固视抑制,持续时间较短,通常数秒至数分钟。
4.辅助检查:中枢性眩晕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颅内病变,部分患者需完善脑血管造影。周围性眩晕可通过前庭功能检查、纯音测听、耳蜗电图等耳科专项检查辅助诊断,影像学检查多无阳性发现。
眩晕患者应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防止跌倒。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建议记录眩晕发作的诱因、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若出现持续头痛、视物重影、肢体无力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等危急情况。
阅读延伸
什么是固视抑制试验?
固视抑制试验是通过视觉固视能力评估前庭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鉴别中枢性与外周性前庭病变。
1.固视抑制试验方法
(1)常规操作:患者注视固定目标(如指尖或光点),快速甩头后观察眼球是否出现矫正性扫视,若存在则提示前庭外周病变。
(2)冷热试验辅助:通过冷热刺激诱发眼震,分别在睁眼(固视)和闭眼状态下记录眼震慢相速度变化,计算抑制率。
2.固视抑制阳性的临床意义
(1)中枢性病变:固视抑制减弱或消失提示脑干、小脑等中枢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脑梗死)。
(2)外周性病变:阳性可见于耳石症等外周前庭急性损伤,但抑制功能通常部分保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