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易损斑块的特点与发病机制

(2009-01-24 15:51:23)
标签:

冠心病

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的特点与发病机制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引起血栓并发症的高危斑块,其特征为:纤维帽薄,大的脂质中心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平滑肌细胞(SMC)相对较少。易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病人,常有多处高危斑块,并有广泛性炎性细胞浸润。即使血管影像看到冠脉树有某些部分完全正常,但也会出现隐性动脉粥样硬化,如外向重构的斑块或代偿性增大的斑块,它们纤维帽薄、脂质池大,不侵占血管腔面积。这种隐藏着的斑块,不但血管影像无法发现,且在触发血栓形成之前无症状,不造成缺血。有多个活动性斑块的患者提示预告预后不良。

    一、易损斑块的病理学特点:

    1、有比较大的脂质核心一般大于斑块体积的40%;

    2、比较薄的纤维帽(厚度小于250 μm);

    3、大量炎症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激活的T淋巴细胞)浸润;

    4、平滑肌细胞(SMC)数量和胶原含量明显减少。部分斑块内部还伴有明显的新血管生成或斑块内出血。另外,这种易损斑块常常因为病变血管壁出现向外的正性重构(positive remodeking),所以经常有相对比较大的管腔空间。
    二、易损斑块的发病机制 

    研究证明,斑块易损性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可以在细胞粘附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作用下积聚于斑块周围,激活T淋巴细胞,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斑块内富含的炎症细胞将信息转达至SMC,能限制胶原生成,使纤维帽变薄;同时,炎症细胞分泌多种蛋白水解酶,主要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能加速斑块纤维帽降解,使斑块的易损性增加。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肺炎衣原体或疱疹病毒感染,同源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剪切力及血流旋涡等因素对易损斑块有促进破裂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