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责任医生健康促进服务的内容与规范
一、社区责任医生应定期下社区,为居民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旨在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二、服务内容
(一)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二)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建立家庭病床、送医送药上门和社区康复等工作。
(三)积极开展建立家庭档案工作,按照有关要求为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建档率应≥70%;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充分发挥家庭档案作用的方法,使家庭档案使用率≥70%,更有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质量;积极开展社区诊断和制订社区干预计划。
(四)开展慢病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和发挥“医疗保健服务卡”在社区的影响,继续“医疗保健服务卡”建立工作的开展,促进慢病管理工作的实施,保证慢病管理病人,每年随访不得少于4次。
(五)开展老年人保健指导、残疾人和精神病人康复工作,每年对辖区居民体检1次。
(六)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居委会精神文明建设,协助指导和参与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等项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社区责任医生应认真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在管辖区内开展并落实相关工作任务。
(二)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工作记载,详细记录每次工作日期、具体工作内容:健康咨询人次数、上门送医送药人次数、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数、慢病管理人次数、老年人保健指导人次数、残疾人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人次、开展健康教育次数及协助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工作情况等。
(三)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做好社区居委会的参谋,协助指导社区居委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区卫生工作。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逐步掌握辖区的基本情况(户数、人口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特殊人群数及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相关数据),与辖区居民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让社区居民认识你、了解你,达到“居民心中有你、你心中有居民”的目的。
(四)加强资料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工作资料并归档,同时应认真将建立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并将文字资料及时进行微机化管理。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服务形象:统一着装与胸牌、统一携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箱、统一服务模式、统一宣传方式。
(二)统一硬件装备: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箱必备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棉签、碘酒酒精、常用药品、家庭档案资料、慢病随访登记本和社区卫生服务记录本等物品。
(三)四个温情服务:给每户居民留下一份宣传材料、给每个病人或居民留下一句忠言或祝福、给病人出具一份针对疾病治疗的套餐处方或建议、给每户居民或病人一张联系卡或联系方式。
(四)五大时段任务:每天保证有人出诊、每周下社区时间不得少于2次、每月健康教育讲座一次、每季度协助社区居委会出一次卫生宣传栏、每年制定一次健康促进计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