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0年10月11日

(2010-10-11 00:0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技术

这些天主要是做注意力训练

持杆,盯着目标,指令下达后立即动杆,将球击出去,从推杆到挖起杆到铁杆到开球木,都试着做了。不假思索,不管动作,不考虑上杆,只管击球到目标去!目标设置要明确,可以是洞杯,果岭上的旗杆,或者球道上的某个位置。

 

单就任务意识和注意力而言,该训练的作用毋庸置疑;而额外效果是,我突然意识到,球就应该这么打啊!

用其他运动项目举例,来表达这个意思。

乒、羽运动中,无论是轻吊、扣杀、弧圈,我们对球拍的后移量、手法、触球角度其实是没有主动思考的,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目标和弹道上,然后只管击球,身体配合意识去完成任务。当然前提是基本技术动作熟练,手感过关,要不打不中球也白费。

打台球的时候,初学者,比如贱内,考虑地是如何摆好姿势、架杆、注意力在母球上,争取击实,能够打中目标球。等熟练一些了,就会测算目标球的打击角度,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目标球上。等到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后,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袋口和走球线路上。

所以高尔夫挥杆,如果全部注意力都还停留在击中地上这个球的阶段,就想当于乒羽运动中还在想办法把球打实,台球中还在考虑如何击中目标球。而近期的练习让我体会到了类似乒乓球回球的的感觉,当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远处那个目标的时候,效果真的不错。

 

那地上这个球怎么办?

要感谢前面几个月的手部练习,球杆已经越来越轻,手指的反应更快,因而指令下达后可以立即动杆,不需要那些拧头压杆的小动作。球杆和手基本同步,不打滑,上下杆时没有额外的“毛刺”感来提醒我球杆的存在;少了那些补偿动作。

注意力放在远处目标时,虽然地上的球也在视野里,但其实并不看得很清楚,只知道有个球在那儿,挥手就能打中。击球过程也看不清楚,以后谁要是教球时说一定要看清击球过程再抬头,我会很不以为然。。。

 

也要感谢前面的身体练习帮助髋、膝、肩、手腕等环节建立趋于正确的工作方式,否则身体不能配合意识作出正确的反应。除了将球打直,我也在练习场试了,随意站位,能够打出Draw和Fade的球路攻击目标。但其实该过程中我只想着下杆,并没有去想手腕、身体怎么做,都是身体自己的反应,有点神奇。

 

短杆也在贯彻这个意识,例如推杆时现在根本不考虑后移量、以及杆面是否方正,注意力都放在洞杯。自己还尝试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式:持杆后,只看洞和线路,完全不看球,也不看球杆,仅凭手指的感知将球拨出去。四五码的距离,可能第一个偏左,第二个偏右,第三个就能进;如果两码左右的距离,成功率更高。

 

以上都是正面信息,但实际上初窥门道,当然有个成功率和精确度的问题。我只是高兴走对路了,但知道怎么做不代表就能做好,能力还有很大欠缺。所以再总结下问题

 

手对球杆的管理,真是一辈子的功课,现在只算基本过关。不盯着球看,不是所有球都能击实,对距离控制会有影响。如果旗位离障碍很近又想攻旗杆时,就容易酿成杯具。但是击实的比例在提高,我挺满意。

有时能找到双手“通”到杆头的感觉,好像拎着球杆的重力线在打球,有点指哪儿打哪儿的意思。绿野说就写毛笔字讲究“力贯笔锋”,我觉得很能说明问题;这样也就理解持杆写字的意义了,回头两只手一起写,巩固这种感觉。

手腕的运动方式已经想得比较明白了,但“击打“的念头常常会凌驾于”旋转起来拨球“的想法之上。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专项来强化?

身体的振动应该有点进步,主要反应在距离上;但离自动化的目标尚远,振动效率的提升则有赖于持之以恒地身体练习。另外有点明白为什么身体要快速藕联了,近期重点玩绳子,然后考虑买些个一公斤小球做连续抛掷。

 

下场实践两次,成绩都是八十出头,但过程还可以,有很多满意的击球,所以还挺爽。标ON 10个左右,实际应该更多,因为两次都是强风,给距离控制造成了很大问题,好多用SW、PW攻果岭的距离出现打短和打过的情况;另外信心有点爆棚,总想着攻旗杆,策略上是失当的。打得最high的依然是开球木,开球很轻松,方向基本有数的感觉很好啊。短杆马马虎虎,还是有三推,往往是标ON质量比较差的时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0年10月13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