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铁高走为哪般?

(2007-12-06 09:53:13)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证券/理财

中国中铁

新股发行

随笔/感悟

暗盘

 

中铁高走为哪般?

 

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中铁低姿态开盘后,随即开始了上升走势。周二略有调整后,周三高开后竟然上摸了涨停板。在本人之前的博文《中铁股份价值几何》(http://blog.sina.com.cn/chengcheng0104)中提出了参考的意见。价格总是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围绕价值运行,而这运行的轨迹是复杂的,也是长时间的。股票的走势与基本面背离的情况在A股并不少见,不过如果以短期的波动去推翻对中铁的基本判断,实在是不可取。这种作法的结果,只能在追逐市场热点中处处碰壁。有朋友说,看到你这篇文章就知道中铁的机会来了。真的能做到这点,也是本人的荣耀了,呵呵。

 

中铁开盘后走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与其H股即将上市流通不无关系。中铁的H股是以发行的上限5.78港元定价的,中铁在A股市场的一味走低势必影响到H股的流通。在以往港股的发行过程中,鲜有企业在发行当天就迅速跌破发行价的。但是最近在香港市场,连续两单大的IPO,都出现了这种状况。一个是中外运航运,一个是中国重汽,发行当天均以跌破发行价13%报收,而且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元气。市场询价、机构申报单都史无前例地高涨,香港散户申购也是动辄百余倍的认购,为什么上市当天却没有以同样价格、甚至更低价格购买的大量买盘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业内的人士也不知其所以然。

 

要理解这种诡异现象,一定要了解其发行过程中的本质问题。以前发行港股,特别是中资背景的港股,参与的机构通常是国际资本。这些机构为了自己以及客户的利益,会拼命与上市企业协商压低发行价格。尽管国际投行表面上的收益是与企业发行额挂钩的,但是那区区可数的一、两个点,与压低价格后获得的廉价筹码未来上升空间比,孰轻孰重这些聪明人算得自然清楚。当时发行新股,券商真的是做到了斤斤计较,哪怕是一分一厘的差距。

 

最近一段时间,行市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虽然表面上还是券商购买股票,但是券商背后所代表的资金构成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部分是短线操作的投机资本(比如利用银行短期贷款),更多的资金背景却是来源于国内。这些资金博取的是基本上无风险的利润,通常收益都在10%左右。为了争取这种短期利润,一些利益相关方不惜打破头,更有一些国字头企业热衷这种利润的攫取。据有关人士透露,现在的股票分配权已经不再由主承销商把持,更多的需要听从上市企业高管层的安排。一个直接的后果是,作为平衡上市价格的一方券商失去了应有的话语权和主观能动性。反正发行后,就是获得那些佣金,参与的资金也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愿意怎样发行就怎样,什么样的价格只要询价市场没有问题就可以,券商对于股票定价的积极性就这样丧失了。于是乎,真正进行价值投资的资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只赚取短期利差的投机资金。这自然早就了申购资金多,而实际希望买入持有的资金少。如此这般,股票跌破发行价也就在所难免了。国际资本也乐于看到投机资金被套,因为这些资金的成本非常高,急于抛售之后会造成股价的非理性下跌,这时再逐渐介入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

 

此外,在从港股上市前的暗盘也可分析中铁在香港市场的情况。所谓暗盘,就是公开交易之外的私下交易。通常在新股正式挂牌前,以暗盘形式买卖的活动将较为频密。前些日子上市的中外运航运和中国重汽上市前一天的暗盘都较招股价高10%以上,结果上市后大跌。而据香港消息,中铁的暗盘较招股价仅高8%左右,也就是说,中铁在香港市场有较大的机会跌破发行价。若真如此,这许多资金被套,那损失额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中投公司再次受挫,而且是在家门口,面子上更没有什么光彩了。围魏救赵,中国人常用的计策。把A股打高救港股,也就成了许多人的自然选择。127日中铁就将在香港上市,如果真如本人分析的那样,今天应当是散户把握自己命运的最好时机。

 

作为散户,股市里面的水太深,不是什么波段都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我们唯一可以把握的事情就是,看这公司是否值这个价格。值就买;不值,说破天,也不用着急杀进去。毕竟不操作,不会带来什么损失。尽管国资委发话说中铁的业绩是真实的,不过这个是从法律层面上来讲的,主营业务具体经营状况怎样,没有人可以为我们担保。

 

程程

〇〇七年十二月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