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破无分刹那实有
这是破除对于心法的实执。心无形无色,只是刹那间生灭的意识状态,因此只能从时间上去分析抉择。也跟破无分微尘一样,中观论师先在凡夫认为无分刹那实有的立场上,再去分析、抉择。
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来分析:去年是已经过去的时间,去年的心识已经成为过去;今年的时间或当前的心识正分秒流逝,了不可得;明年是还没有到来的时间,未来心识还没有产生。以此类推月、日、时、分、秒……再一直细分下去,可以把每一秒再细分至若干刹那,直到不能再分的时间,已经到尽头了,这就被称为无分刹那,是凡夫认为实有存在一体不可再分的最小时间单位,由无分刹那组合并延续成时间或心识。
在论证之前先确定一项事实——无分刹那相互之间的关系只会有两种情况:接触(包括完全接触或部分接触)和不接触。除此之外没有第三种情况。
由接触破无分刹那实有
取两个无分刹那来分析,这两个刹那相互之间如果是部分接触,那么在一个无分刹那上,就具有接触和不接触的两个不同部分,这表示无分刹那还可以再分;如果这两个刹那是完全接触的,则意味着两个无分刹那融合为一,那么以此类推,所有的刹那都融合在一起,不但不能形成心识的相续,而且无量大劫长的心识竟然与一刹那的心识相同,这何其荒谬!完全违背我们的现量见。显然,在接触的情况下,无分刹那不成立。
由不接触破无分刹那实有
取三个无分刹那来分析,如果中间的无分刹那和前一刹那不接触,二者之间就必定有空白段;如果和后一刹那不接触,二者之间也有空白段。再观察前一空白段的末尾端和后一空白段的起始端,如果两个空白段能接触,那么中间的无分刹那也应该成为空白而消失,这显然不可能;如果两个空白段不接触,两者是不同的空白,这样的情况就意味着,无分刹那和前面空白连接的部分,必然不同于它和后面空白连接的部分,那么这个所谓的无分刹那又可以再分解下去,可以分解就证明不是一体的。
结论:在胜义中,无分刹那并不存在,心识本来无实空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物质还是心识,既不存在一体实有的粗大事物,也不存在一体实有的细微事物。
(二)诸法非多体
推翻了事物一体实有的谬见,其实也就推翻了认为事物多体实有的谬见。理由是:多是由一组合成,既然没有一体,又何来多体。
以茶杯为例,未经中观正理分析的时候,凡夫都认为茶杯是实实在在的,是能看得到、摸得着的实物,而且确实能起到装茶水饮料的作用,在世俗名言量中,人们都认可茶杯是多体的存在方式,有手柄、青花釉面或粉彩釉面,上下左右各部分瓷体等元素构成。如果从胜义量的角度用中观正理去观察,茶杯的这一系列部件,是由许多专用的陶泥构成,而陶泥又由许多细小微尘构成,然而分析这些微尘到最后,并没有独立一体的无分微尘。所以,多体的茶杯并不存在,茶杯这个现象的存在方式是一体或是多体都根本无从谈起。茶杯并非实有存在,我们原来认为实有存在的所谓“茶杯”只是一个假名而已。
同样的逻辑,我们可以将目标范围推及外器世界、内情众生及其心识。各种现象都可以从“多体”的角度分析其实存与否,一切万法都可以用同样的逻辑方法去重新认识,任何多体事物都会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剥离,最后什么也没有,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内在实质,究竟而言都是空性。比如,认为一套房子是实有存在的,就是对诸法实存的执着。我们去探寻房子的多体性质,把房子的墙壁、大门、门里面所有的家具、水电系统全都拆除,那个多体实存的房子就找不到了。或者房子里的一张桌子,我们认为桌子是多种元素聚集而成的实实在在的物体,但经层层分解之后桌子又不存在了。一直分解下去,分到最后,并没有多体实有的房子。通过这样的分析,就能颠覆我们认为诸法实有的错误见解——误以为事物是多体的执着。
为了将一或多的概念实执破除,应将理论联系实际,任何世间现象都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分析的目标。比如,现在手中这本书,它是一还是多呢?因为“书”也是假立的名称,既然是假立就可以任意说,既可以说是一,也可以说是多。整本书连同构成书的纸张、油墨、装订线等元素聚集叫作一;也可以说是二,外页是一部分,内页是一部分;针对内容的结构,可以说是三——上中下三个篇章;还可以说是多,里面的纸张有很多页;按文字数量,更可以说是多——有三十多万字。如果按照构成纸张的分子或原子来说,那就是“无量”了!一是假立的一,多也是假立的多。既可以从“一”上根据它的差别分出几个甚至无数个,又可以把多个聚集假立为“一”,这就是假立的实质。
如果实有一或多,那么一或多就不能随着我们凡夫的思维模式而改变。然而,世上并不存在这种实有不变的事物。比如,你如何看待时间这个概念,取决于你所假立的单位,但任何一个单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年可以分成12个月,也可以分成52周,还能说是365天、8760小时或525600分甚至31536000秒。假名就是这样,只要便于我们沟通,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可以,但哪一个角度都不是全面的角度,都不是实相。
离一多因决不只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很实际的一种修持法门:要想了脱生死,必须了悟空性,绝大部分人需要依靠听闻和思辨结合的方法才能逐渐了悟空性。尤其是通过闻思离一多因,能对诸法空性产生定解,抛弃对于世间的实有执着。通过这种逻辑去抉择,正是了悟空性的起步。由于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感知到的现象实实在在存在,因此要先从道理上抉择,对空性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之后,秉持着这种空性正见,才有了进一步修持的方向和基础。
我们认为事物实有,希望所追寻的事物恒常不变、实实在在,包括自己最珍爱的身体、房子、车子、亲人、工作、爱物……然而现实却是无常的,因为缘起的事物没有任何坚固不变的实体,不仅身体、房子,就算再坚固的铁块、大山都时刻在发生改变,像彩虹、阳焰、晨露一般。我们想一直牢牢地抓住不放的一切,到头来都是无谓的执着,可悲的是我们却随着这些执为实有的事物坏灭而痛苦非常。所以,我们如果就此止步于闻思学习,不可能了悟空性、超越轮回。空性正见的作用,只是引导修行人迈入真实胜义的大门,朝着胜义实相的目标趋近而已。要了悟空性,需要用闻思得来的正见,引导我们进入真实修持空性的大门,通过座上入定的修持以及座下在生活中实践空性,逐步获得证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