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是佛陀二转无相法轮和三转善辨法轮时所教导的内容。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诸大论师总结这两个阶段传法的要义,撰写了大量关于认识、修持空性以及发菩提心的论著,其中既有开示一切万法实相的见地,也有为了使心契实相的具体修行方法。本论至此就开始以佛陀和诸大论师的言教为宗旨,阐述大乘佛法的上士道见地与修道。
综观整个上士道的修行主线,是修空性、大悲心双运而解脱有寂二边,即智悲双运。具体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三宝,并受持菩萨戒,同时以空性智慧与大悲心二者的同步修持,圆满无上菩提心,从而远离三有轮回和涅槃寂灭的极端状态,途经五道十地,最终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纯真光明状态,即证得色、法二身佛的果位。
上士道的内容分三部分讲授:一,意乐发无上菩提心;二,加行修二谛菩提心;
三,修菩提心的学处。
一、意乐发无上菩提心
颂词曰:
无始以来慈我者
诸母若苦自何乐
是故为度无边众
发菩提心佛子行
颂词直解:
无始以来,所有众生都曾做过我的父母并同样慈爱着我;如今,他们仍在受轮回之苦,我怎能独自追求涅槃之乐呢?因此,为了救度无量无边的如母有情,发起菩提心就是佛子的修行。
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来理解颂词:第一、上士道与菩提心;第二、菩提心的功德;第三、怎样发菩提心;第四、大乘菩萨戒的戒相。
第一、上士道与菩提心
所谓上士道,是指发心令自他一切众生都能明心见性,脱离轮回,证得究竟佛果的修行之道。
为达成这个宏大的愿景,上士道行者以修智悲双运解脱有寂二边为根本目标。“有”指三有轮回,“寂”就是涅槃寂灭,“边”是极端的生命状况。六道轮回的根源就是我执和法执,如果证悟了空性,就能以空性的慧剑斩断我执和法执,从而远离有寂二边。初地以上的菩萨证悟了法性,出于无伪的平等大慈悲,他们不愿安住在涅槃状态中独善其身而置众生于不顾,在慈悲心的牵引下,为度化众生一次次来到轮回中。菩萨的慈悲心,一方面度化了无量有缘众生,另一方面也令其圆满了福慧二资粮而证得佛的果位。
上士道之所以要智悲双运,目的是要回归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实际上就是慈悲与智慧,也就是真实圆满的佛,因此无须去别处寻觅佛,无始以来至今,佛性刹那都未曾与我们分离。可是,由于无明遮蔽了我们本有的慈悲与智慧,使得我们不识本面。为了认出心的本性,必须断尽一切障蔽,圆满两种资粮,佛子才选择上士道的修持方式。
上士道的核心是菩提心,我们要实践上士道必须先明确菩提心的定义:为利他而意欲圆满菩提,与此意愿相应契合而产生的觉知,就是菩提心。弥勒菩萨在《现观庄严论》中这么描述菩提心:“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这个偈颂,道尽了菩提心的精髓,藏区很多高僧大德在讲解菩提心的时候,都引用这个偈颂来解释。菩提心的本质就是慈悲与智慧的结合。想利益众生,二者缺一不可。仅有慈悲心不行,还必须要证悟缘起性空,有了空性智慧,才能真实的帮助他人。因为具有慈悲心,能让我们发心利他;而只有具备了空性智慧,才真实具有能力从根本上利己利人。其实,没有能力利己的人,也没有能力利他。所以希望诸位将来无论闻思什么经论,只要讲到菩提心,就立即想到这个偈颂,以此作为理解菩提心、发出菩提心的根本。
从菩提心本体的角度而言,分为胜义谛菩提心和世俗谛菩提心。
胜义谛菩提心是无分别智自性的大乘菩提心。也就是初地至十地菩萨入定时的境界和诸佛的境界,此境界超越二元对立,是通过听闻、思辨和修持二无我的空性见地,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之后的实相状态。
世俗谛菩提心,是不包含无分别智的大乘菩提心。即资粮道、加行道行者的出入定境界,以及登地菩萨出定时的境界。世俗谛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愿菩提心是决心,即是在理论上了解真相后,不但没有因此而心生傲慢,反而对不明真相的轮回众生心生慈悲。为得果位而立誓,并不断地发愿:我要为一切众生脱离轮回,成就无上佛果。行菩提心就是想要修行得果的因,或方便的六度之心愿,在因上立誓,是行菩提心。行菩提心的关键在于行为,即运用六波罗蜜的修行,将度生之愿付诸行动。
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特有的修行方法,也是佛法最重要的精要。前文已经介绍过,下士、中士二道和上士道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菩提心。如果没有发出菩提心,修再多空性也不会成为大乘佛法。有人虽然貌似在修持甚深的空性,但远离了菩提心,最好的情况只能成为小乘圣者;如果连出离心都不具备,那就根本不能解脱轮回,顶多因为禅定的习气牵引,投生到色界或无色界中。
第二、菩提心的功德
为了对修持菩提心生起欢喜和希求,我们应该先了解菩提心的功德。经论中对此描述得非常深广,可以总结为能消重罪、获得妙乐、圆满所求、转劣为胜、得果无尽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虽然不可能把菩提心所有的功德概括得面面俱到,但最基本的都已包含在内了。
能消重罪
如果在心中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能消除一切罪业。众生由于往昔的无明愚痴,身、口、意造了无边的罪业,甚至造了严重的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依靠圆满殊胜的菩提心,完全可以对治和消除这些罪障。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智者弥勒谕善财,彼心利益无限量。”劫末火,比喻菩提心的力量极其强大。《俱舍论》里描述,世界分为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坏劫的时候会出现劫末火,极其炽热,瞬间就能把欲界四大洲、须弥山和一禅天以下的世界全部焚毁!可见劫末火力量之强大。而寂天菩萨接着讲到,只要我们在心中能发出无上的菩提心,无始以来所累积的再重、再多的罪业,就像遇到劫末火一样,都能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