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乘的上师
由印度直接传入中国西藏地区的,称为藏语系佛教或藏传佛教。公元八世纪中叶,莲花生大师应邀来到西藏,把佛陀的显密教理总结为九乘次第在整个藏区弘传,当时也是印度佛法最鼎盛的时期。因此,传播到西藏的佛法教证体系最为完整,藏传佛教不仅包括小乘、大乘,也完整地传承了金刚乘教法。伟大的毕若扎纳等诸大译师们,以及印度的诸多高僧大德,共同把佛陀的教理翻译成了藏文典籍。其中,显宗部分涵盖小乘和大乘的三藏三学,包括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历代大班智达所著的诸多论典;大乘佛教的密宗部分也被称为金刚乘,涵盖从外密到内密无上大圆满等大量密续,其教法体系一直传承至今没有间断。而引导修行人闻思修持金刚乘密法的具德善知识称为金刚上师,分为共同与不共两个层面,各自应该具备的条件也不相同。
(一) 金刚上师应具备的共同条件
具格的金刚上师,无论内密和外密,都需要具备共同的六种条件和功德。
1.相续清净
金刚上师本人的相续应清净无染,从未违犯过外戒和内戒。外戒即别解脱戒,比如沙弥戒、比丘戒这些称为外戒;内戒就是菩萨戒和密乘的三昧耶戒。以上戒律都没有违犯过,就是相续清净。
2.广闻博学
金刚上师应精通所有的显密知识。既要精通总括显宗大小二乘所有精华的五部大论:戒律、俱舍、中观、因明和现观庄严论;还要精通密宗外、内的四续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否则,摄受了弟子也无法给予教导。
3.具大悲心
具德金刚上师,他的心相续中必须要具备无偏袒的大慈悲。凡夫对自己的子女是非常慈悲的,但是因为心中的我执,导致难以做到慈悲所有的众生;而具德上师因具无缘大悲,对一切有情都会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的慈悲。
4.通达显密仪轨
金刚上师应该通达显密仪轨。显宗有很多的修持仪轨,密宗的仪轨则更多,尤其是宁玛派,每一位伏藏大师取出来的伏藏法都有仪轨,每种仪轨都有各自的不共特征。如果要修持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必须要精通这些仪轨,才能把这些法要授予弟子。
5.现前断证
上师若是彻底断除了二障的佛陀,意味着我们有巨大的福报;或是能遇到证悟了空性智慧、基本断除了烦恼障的登地菩萨,也极为稀有难得,但在当今末法时代,要遇到这样的金刚上师相当困难。比较现实的情况是,能够依止的上师,他经过闻思和实修,在自相续中现前殊胜的断证功德——无始以来累积的业力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并且对空性有所体悟,心相续中最起码要有这样的实际修持证量,而不能仅对经典有字面上的了解。若只懂道理而没有真实的证悟体验,只是纸上谈兵的人,也不能成为金刚上师。
6.圆满四摄
金刚上师一定要圆融具备四摄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布施:随众生的意乐进行资财或法等施予;爱语:随众生根性用亲切、好听的话、善言慰喻;利行:以身口意的利他善行利益众生;同事,以慧眼见众生根性,随其所愿而与他人并肩共事,使其获益。运用四摄法来摄受具缘的弟子,是菩萨为摄受众生,令其生起欢喜心而引入佛道,以至开悟的四种方法。
以上六点即是金刚上师需要具备的共同条件。
(二)金刚上师应具备的不共条件
金刚上师是开示成佛窍诀的密乘导师,是修行人生生世世的皈依处,《菩萨藏经》中说:“一切地道功德之出生乃至圆满,都要依靠上师,上师是一切利乐成就的源泉。”修行人若想获得成就,必须依止上师,才能得到五道十地的所有功德和境界。尤其是修持内密法门的行者,必须先接受灌顶,而给予口传、灌顶以及宣讲密宗窍诀的金刚上师,即所谓的三恩上师,更应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在诸多密续典籍中也有明确的指示。具体而言,应具足十二项条件才能成为传授内密法门的具德金刚上师。
1.成熟相续
金刚上师,尤其是随其修持内密法门的行者,首先要接受来自上师的不共灌顶,而赐予灌顶的先决条件,就是上师本人必须持有清净的法脉传承,并且他自己获得了所修法门无漏无缺的灌顶。从本初佛开始,一直代代相传把密法通过灌顶、口传和窍诀传授给弟子,弟子修证了以后又再传下去,这个传承从未间断过,因而得到了灌顶的加持,就能成熟自己的心相续。
2.净持三昧耶戒
金刚上师要戒律清净,从未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尤其是接受密宗灌顶之后,所受持的三昧耶誓言应清净无染。
在很多密续典籍里都明示,能否从上师与本尊处得到修持密法的悉地,在于守持三昧耶戒。如果守持清净的三昧耶戒,则能获得本尊的加持与悉地;若不守持净戒,无论怎么精进持咒、求加持都枉然,根本得不到本尊和传承的加持。
3.相续调柔
作为上师的条件之一是,内心的烦恼和分别念都应非常微弱。彻底消除分别念者,为最上等。
4.精通显密
金刚上师必须精通所有显密经论,通晓一切密宗续部的意义和金刚乘的基道果。此标准难度很高,比如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法门的基道果就已经很深奥,大圆满次第的基道果则更为高深莫测,金刚上师对这些系统知识都应全面掌握并精通。
5.念修圆满
金刚上师所修持的本尊,都要持诵本尊咒到念修圆满。就是说不论是用伏藏法还是用直接传承的仪轨来修持本尊,都要持诵本尊咒,每位本尊的咒语持诵数量也有具体要求,都需要念修圆满。比如,修持某种传承的金刚萨埵仪轨,金刚萨埵心咒“嗡班则萨埵吽”要念四十万遍,有其具体的数量要求。同样,修持其他所有的本尊咒也都有数量上的规定,其目的是通过大量持咒,由量变到质变,足量之后,念诵其心咒时,力量会大不一样,才能真实获得本尊的加持和悉地。
6.解脱相续
金刚上师在一定程度上现量证悟实相,是已经开悟的成就者。最起码要对诸法实相、对大圆满有实际体悟。
7.唯求利他
金刚上师内心具有无伪的大悲心,所有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拥有无偏袒的慈悲心。
慈悲心很重要,有些人即使非常精通佛理并持有清净传承,但如果没有悲心,所做的一切都会变成世间八法,比如是为牟取私利来讲法、灌顶,这些不如法的行为根本无法利益众生。
8.琐事鲜少
具徳的上师,应已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如果已经彻底断除自私自利的贪念执着,为最上等的上师;没能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则退而求其次,明显粗重的执着已消除的修行人,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这个条件。
9.精进修持
金刚上师是精进修持正法的修行人,其目的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10.厌世劝他
金刚上师已认出三界的痛苦,具有厌离轮回的强烈出离心,为了帮助所有的众生了脱生死,常常劝勉他人趋入正法,并设法调伏与劝导众生,让大家都脚踏实地修持佛法。
11.摄受弟子
用各种善巧与方便去摄受各种根器的具缘弟子,并且知道如何去调伏他们,这是身为一位上师应具备的能力。
12.具传承加持力
金刚上师能对自己的上师依教奉行、毫无违犯;作为弟子时,自身的一切行为,都须按照上师的言教去做,绝不远离上师的言教;当他得到了灌顶和所有的法要传承之后,对自己的上师不产生邪见,完完全全按照上师的意愿去做,如此遵守密宗誓言,就不会中断上师的加持,也因此具备了传承的加持力。
综上所述,如果要从某位金刚上师处接受灌顶和密宗窍诀,这位上师就必须具足以上条件。在这里,我们的教授是依据《普贤上师言教》而来,若想了解得更详细,可以去阅读原作。
现今处于末法时代,虽然信众轻易就有机会遇到很多所谓的法师、上师,还有活佛、仁波切等。可是,真正能遇到一位足可依止的善知识却并不简单,而要遇到一位具德上师更是不容易!正如同我们无法杜绝山寨产品一样,业力世界里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为数众多的假冒善知识,他们彻底为了私利而“传法”,既欺骗了那些对佛法有信心的虔诚信众,也没有弘扬佛法,因为他自己并不精通正法,所以对信徒也不会有真正的利益;由于共同的业力而摄受了很多弟子,并且编造各种冠冕堂皇却子虚乌有的借口,诸如建寺庙、造佛像、收养孤儿和供养僧众等,很多盲从的信徒和居士就为他做了大量的供养。在收取了财物以后,他却没有做一点点的善事,而是为自己建造豪华楼宇,并把这些信财提供给自己的家人享用,当今社会上这类欺诈众生的事情屡见不鲜。这种贪着世间的人,虽有“上师”的假名,却绝对不具格,其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在摧毁佛法。
我们开始学习佛法,想要依止上师时,本着对暇满人身负责的严谨态度,应该慎之又慎。莲花生大师曾告诫:“不察上师如饮毒。”因未做观察而依止了不具格的上师,那会丧失自己的慧命,就如同喝下毒药会失去自己的生命一样。本来暇满人身已是极为难得,却依止一位不具格的所谓“善知识”,非常狂热地迷信他,但他并没有能力给予正确引导,师徒的暇满人身都因此白白地虚耗了。所以,初学者择师依止时要十分谨慎,正确的择师步骤是经过自己认真观察之后,再选定和依止上师,而不能先依止上师,然后再去观察上师。
具体方法是远观和近察:“远观”是通过打听了解善知识自幼的行为、口碑和传承,从而获得善知识的相关资讯,以此判断善知识的可靠程度。如果是被众多大成就者一致公认的具德善知识,就可以放心依止;“近察”则是自己亲自前往善知识身边,了解具体真实的情况,这时就应按照上文所述的各项条件为标准来确认上师的资质,要从人格、戒律、学识、传承和经验等方方面面,作详细的综合观察和理性分析,很多经典里都建议用三年时间观察一位善知识是否真正具德。所以,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充分观察的过程,理智地择师,这样选择出来的上师,依止他才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