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事会增长三毒,坏失闻思修事业呢?所有不如法的行为都是,包括违背佛陀教理和伦理道德的错误见解和行为。因此,凡是跟道德相违背的,对佛法、对因果以及善恶产生邪知邪见,对具德善知识生起邪见,均属罪业深重的不如法行为。所以,无论什么人,只要秉持这类恶知见和行为,都应当视为恶友而远离。
诚如佛陀所预见,由于共业,目前我们整个社会普遍流于物质主义,大多数人毕生的追求只是财富与名利,人们学习和讨论的,崇尚和追寻的都存在严重的物质化倾向,我们的教育关于精神修养方面的内容极其肤浅,关注心灵修持的人更是微乎其微,所以,经济利益成为很多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因道德底线缺失,为了牟利不惜损害他人甚至损害社会,造成他人苦难却无动于衷;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失却良善的品质,内心的三毒无限膨胀而形成的恶性循环,使得人人自危。可悲的是,人们反以邪恶为荣耀,争相走上邪恶之路的人越来越多;以善良为耻,走善良之路的人日渐稀少。在这个充斥恶友的污浊时代,作为恶劣环境中的修行者,要完全脱离种种恶友也不太现实。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除了与人为善,更应提起正知正念,坚持佛陀的正见,明确应该做和不该做的,世俗工作再忙、外界的诱惑再多,也不能忘失自己最根本的目标。哪怕处于推杯换盏的席间和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也不忘失佛子的身份和责任,以及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和慈悲游戏,我们的任何作为便因此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对出家人的要求是完全放下世间琐事,但是这样的要求对在家人而言不太可能。因为有家庭和社会责任要尽,有工作还要去做,但再忙也不应成为自己放弃闻思修佛法事业的借口。
阿底峡尊者说:“远离令起惑之友,亲近令增善之友,如是持心。”在《父法问答录》中,尊者曾向弟子仲敦巴提问:“怨敌之中谁最凶悍?”仲敦巴回答:“最厉害的敌人就是毁灭善根的恶友。”
尊者再问:“守持清净戒律的障碍之中谁最大?”
善知识仲敦巴回答:“是女色、女人等,故当远离!”
仲敦巴强调:“令起贪嗔的恶友,应设法远离!”要舍弃此类增长恩怨之心的恶友。因为在还没有明白自心或者不具备定力的时候,凡夫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别人转变了,有自知之明的人能有几个呢?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情况。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笔者那些非常有成就的师兄们,他们看我就看得很清楚,毕竟笔者也是凡人,虽然很多方面都做得不甚理想,可是有时却孤芳自赏地自认挺好。同样,诸位的所作所为也并不一定正确,但最大的隐患却是,对自己错误的心行浑然不觉。因此,一定要学会反观自心,时常反思警醒。要求居于俗世中的佛子完全远离恶友并不现实,关键要学会转恶友为道用,更重要的是要时时提醒自己是大乘行者,思想摆正后就会有明确而合适的应对之道,而不会落入恶友的陷阱中。
《普贤行愿品》中写道:“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这里所讲的恶知识或恶友,包括不信三宝、秉持邪见的不善友伴,以及舍弃大乘佛法而趋入小乘的友伴。此外恶知识还包含另一层意思,世间有很多违背佛法和因果的人,例如有的宗教会给信徒灌输杀生是善业的观念,教导这些与因果背道而驰的人,就是恶知识。如果接受这些恶知识的邪恶见解,后果堪忧。
从修学的角度来讲,接受那些错误的知识只能是增长自己的贪嗔痴。因而,所有损坏自己闻思修善业的人均属恶知识;从世间的角度来讲,恶知识是传授如何颠覆社会道德的人。
总之,在我们未具深厚定力之时,没有生起对实相的证悟之前,都应远离恶友。否则,在修行道上会产生很多障碍,想要有所进展举步维艰,这就是外在恶友的过患。因此,我们要经常提起正知正念,只要是对自己品德提升、闻思修持佛法、修慈悲心产生违缘和阻碍的人,都要尽量远离。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仇恨他们,而应尽力以慈悲心对待,学会将之转为道用,面对外、内的顺境或逆境,依佛法的教导,将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和观念转化为正能量。
另外,有机会要尽量多亲近善知识,尤其是要多亲近自己的上师,这十分必要。如果要求在家居士长期到寺庙里闻思修显然不太可能。有时候我们去朝圣或在寺庙里开法会,为信众们开示佛法,如果居士们能设法参加,将对自己的修行产生很大帮助,尤其是依止善知识,有时候并不需要他讲很多道理,他的行为就会感化你。例如,我们去朝圣、去参加法会时,会遇到一些清净的僧人,他们默默无私地奉献和庄严的威仪,这是修行达到一定境界,才会在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来的。虽然这些僧人也许并没有给我们讲授教理,但其所作所为自然有感化的力量,我们在潜移默化间就被悄然转变。
内在的恶友
恶友之所以要分内外,是因为外在的恶友虽然无穷无尽,但如果修行人能把内在的恶友调伏了,外在的恶友自然也就随之调伏。
《正法念处经》里说:“为贪瞋痴一切根本者,谓罪恶友,此如毒树。”意思是,贪嗔痴及其基础——我执和法执,就是内在的恶友。能使贪嗔痴生起的,并不只是外在的恶友,自心内在的二执、贪嗔痴也是恶友。犹如毒树,如果树根有毒,它的枝干和叶子都会有毒。同理,有了二执,贪嗔痴得以滋生繁衍,凡夫的思想和行为也会随之广造恶业。所以,根植于自心我执和法执的贪嗔痴,是最强大的恶友。
没有证悟空性智慧之前,贪嗔痴会一直存在,因为三毒的存在,就会成为我们闻思修的违缘。因此,真正的恶友、恶知识其实就是自心的贪嗔痴。
古印度饲养大象帮助人们劳动的情况很普遍,但大象如果发疯就会带来极大的破坏和恐怖的灾难。仅一头疯象就足以把整个村庄的房屋摧毁,将大量的人畜踩踏致死,这在史料中多有记载。但是,正如佛陀在《涅槃经》中所说:“如诸菩萨怖畏恶友,非狂象等,此惟坏身,前者俱坏善及净心。”意思是,疯象所导致的灾难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令我们无法生起菩提心的恶友。疯象充其量只能破坏房舍和农作物,最严重的也就是要了你的命,但是内在的恶友会搅乱我们的虔诚心,甚至彻底断除我们的善念,对今生来世造成无穷的后患,因此这才是最可怕的灾难!
如果能把内心的贪嗔痴熄灭,自然就能抉择善恶,外在的恶友再强大、再猛厉也无法转变我们,反而有可能被我们转变。就像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时候,外境虽然时刻充斥着贪嗔痴,但他们内心绝不会受到丝毫影响,这是因为佛菩萨是洞悉了实相的觉者,不会被虚假的幻相蒙蔽慧眼,也因此他们能自由自在地来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
要对治并摧毁二执,必须修超越二元对立的空性法门。当我执被摧毁后,贪嗔痴的毒树就没有了根,无法再生起,这表示我们已经把轮回的根基彻底地摧毁,证得了初地菩萨的果位,再继续修持,就会逐步得到无学道的果位而圆满成佛。
因此,要彻底远离恶友,就必须通过实修佛法来达成,无论在修持的起步阶段,还是深入修慈悲与空性双修的阶段,都以摧毁二执为目的。我们这些初学者,由于自身的能力十分有限,想要帮助所有的人,事事亲力亲为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心里发愿祈祷就特别重要。其实,帮不了别人没有关系,但不能去伤害别人,这是我们初发心菩萨最起码应该做到的。同时,处在怎样的位置,就应担当与之相应的责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坚持闻思修,逐步远离外在和内在的所有恶友;最后,在自己证悟空性的时候,就能断除粗重的恶友了,由此会变得身心自在,不再受外、内恶友的影响,逐渐圆满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