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三课(二)立誓

(2018-07-25 21:00:16)
标签:

正觉之道

佛子行

广释

道次第

闻思修

分类: 根让仁波切《正觉之道.佛子行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第三课(二)立誓

第三课(二)立誓

佛陀是如何成就的


      一切烦恼都是因为我执而产生,能削减多少我执就能获得多少利益,如果彻底摧毁了我执,空性智慧与慈悲就能展现出来,圆满了大智慧与大慈悲,那就是佛。佛陀正是通过修持正法开发内心的智悲宝藏而成就的。佛陀还在因地的时候,他意识到造成一切轮回之苦的根源都来自执着,所以他决心打破轮回的禁锢,从此不再受执着的奴役,于是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解脱道。他从发菩提心开始,用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行持六波罗蜜,以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这五度的修持来圆满慈悲,同时修持智慧度而圆满空性智慧,以此累积并圆满福慧二资粮。在此期间经历了五道十地,最终圆满了断证功德,从而显现五智,即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成就了法身;以慈悲与方便的修持成就了报身和化身。


      我们如果也想获得佛陀的成就,同样也必须闻思修持佛陀已实践过的正法,才能获得运用慈悲与智慧来解决烦恼和痛苦的能力。


      佛陀告诉世人,当我们变得有大智慧、大慈悲、拥有大爱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变成我们的,就像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属于一位化身佛的所化范围。诚然,佛陀的智悲力是无与伦比的,但对我们这些生活在轮回中的凡夫俗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其实,生活在世间也需要各种成就,无论任何意义上的成就,都同样需要慈悲与智慧。例如企业的创办人想要获得成功——把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放下过度的自私,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如果员工在这个企业获益,自然就愿意朝积极的方向努力,有了这种众志成城的基础,企业才有了更强盛的能量。所以,祛除自己的小私心,收益反而会更大。这样的道理可延伸到世间的任何情况。比如,从家庭的角度来观察,为什么现在夫妻之间争吵不休,离婚率居高不下?就是因为人们都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所谓的“独立意识”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对方,让对方按照你的意愿去做,这样只会不断产生摩擦和激化矛盾。若多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让家人开心,收益最大的反而是自己;如果只想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统治对方,并不见得对自身有什么好处。凡事若能换位思考就会获益良多,这是智慧在社会生活中所展现出的一个小小妙用。以慈爱心想到他人的利益,设身处地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自己的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智慧与慈悲是一体的两面,因此,佛子不仅要有慈悲心,还需要有智慧。若仅有爱心,没有智慧的方法也行不通。反之,若仅有智慧,却没有慈悲心,则可能害人害己,世上有许多邪恶都被冠以善良、慈爱的名义大行其道就是明证。所以,慈悲与智慧结合才是佛陀开示的正确之道。若能将佛法融会贯通,把福慧双修的大乘佛法生活化,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修行,佛法的力量才能充分展现。


      提高智慧的方法,大乘显宗通常需要通过听闻、思考和禅修,先通过闻思获得对佛法的正确见解,特别是对于空性的正见,然后再去进行止观双修,一旦证悟了诸法万物的实相,众生本具的智慧就会生起。也就是说,能够掌握并运用佛法知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智慧。而《佛子行》正是这样一个开显智慧与慈悲的完备体系,这个体系也告诉了我们修持佛法获得成就的总次第:皈依三宝,闻思修持,树立正见,发菩提心,止观双修,圆满成佛。


《佛子行》传授的修持方法


      佛陀出于不舍弃任何一个有情众生的慈悲,为不同根器的众生而开示的三种解脱之道,即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佛子行》所宣讲的正是三士道,对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行方法只做简要的介绍,着重宣讲的是上士道。主要阐述的是运用显宗的方法,来解决自他一切众生的烦恼,提高自己的慈悲与智慧,最终达到了悟万法真如本性的目的。其中包含了大乘佛教的见解基础、修持方法、行为、结果。见地则是佛子所有修持和成就的最重要基础,核心是远离常断二边的缘起性空和菩提心。大乘佛教的理念和其他宗教不同之处,是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能成佛。从如来藏的究竟角度来看,佛陀与凡夫没有任何区别,都是佛。不同之处在于佛陀已全然证悟,而凡夫正处于自性被五毒遮蔽的迷惑状态。


      显宗有两种修法:一是无相修法,即禅修空性,需要安住在诸法本性的觉知中,这种修法需要相当的基础和指导,难度相对较大,具体方法在本书教导胜义谛菩提心的部分详解;二是有相修法,所谓有相,即依于二元对立的现象而起修,最终目标是超越二元对立。修行人站在凡夫的角度,而佛则是至高无上的圣者。要获得佛陀的慈悲和智慧,最初要从成佛的因开始修持,逐步完善自己,最终证得佛果,这种从起因下手提升自己的方法称为因法。具体而言,虽然凡夫具有如来藏,但是五毒把本具的如来藏遮蔽了,所以是凡夫俗子。若想祛除五毒的遮蔽,就要消除自私自利的心念,需要通过祈祷,依靠佛菩萨慈悲的加持和智慧的力量来帮助消除业力。要证悟诸法的真相,就必须正确理解如来藏,先通过听闻、阅读和思考树立正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修。无论是供香、顶礼、水供、绕佛塔还是诵经、持咒、念佛号、忏悔等,都是实践正见的具体方式,目的都是减少自私自利,当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消除后,就会变得充满慈悲与智慧,成为最快乐的人。通过这一系列有相的修行,削弱烦恼障与所知障,让本具的智慧和慈悲充分显现出来,并认出本有的佛性,最终断除一切执着而成佛。


      总之,无论有相或无相,显宗所有的修法都涵盖在六波罗蜜中,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智慧,而《佛子行》主要阐述的就是这六种达到解脱彼岸的门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