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楞严寻根与心闻无遮

(2014-08-26 01:20:09)
标签:

佛学

楞严经

知见

心闻无遮

修法

分类: 网络摘菁

楞严寻根与心闻无遮

【博主】摘自微信群"未名禅社-喝茶谈心"的相关聊天记录。

 

平步青霄 22:42
@月光净华  如有对无成立,变也是对不变成立,这个是中午休息时想到水流发现的,观察水流的变动时我发现其实是我有不变的看法才看到水在流,如果没有对水流存有不变的观念,那我应该看不到水流。------嗯应该,说这是有意思的想法。楞严经里面指出了这种不变,这就是观河之见。而且,经文后面从这里入手,继续指出变与不变不可分离,再到后来就是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横琴嘉木 22:47
生死无端别恨深 浪花流到去来今
白头雾里观河见 犹是童年过后心

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生死对人类来说,最可怕了。我们生了、死了,再投胎,分段生死像流水一般,永远随着浪头,一起一灭,没有休止。上面那首诗就引用了波斯匿王的典故,“白头雾里观河见”,年龄大了,看东西眼花了,但是这个能见的性,还是没有两样,还是童年的那个样子——“犹是童年过后心”。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眼见还给眼神经,光明还给太阳,一切可还的都还了,剩下一个还不掉的,无处还的,那个不是“你”又是谁啊?

转帖即功德: 通灵佛教网(
www.tlfjw.com) 来源地址:http://www.ebaifo.com/fojiao-93158.html

平步青霄 22:52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眼见还给眼神经,光明还给太阳,一切可还的都还了,剩下一个还不掉的,无处还的,那个不是“你”又是谁啊?-------这个“你”像是中学几何证明过程中使用的辅助线,为推导结论而方便使用的。所以如来称之为第二月。如果以此为真实,仍然还成弄惊魂。。。不幸的时,不少人以此为终点。
 
横琴嘉木 22:53
是,无我。
 
梯形 22:53
佛也是步步引导啊
 
平步青霄 22:54
不是现在才有这种误解,至少洞山大师时代就开始纠正了。。。嗟见今时学道流,千千万万认门头,恰似入京朝圣主,只到潼关便即休。
 
平步青霄 22:56
我们凡夫基本是一边倒地陷在所上。
 
梯形 22:56
佛时代也没少辨析这地方。
 
平步青霄 22:57
所以,如来开始导向能边(见)。这是从根上入手开始修,属于比较猛厉的修法。
 
平步青霄 23:04
后面25圣谈修行方法,大抵分为在尘上修,在根上修,在识上修。。。一般来说,根上修极为猛厉。
 
平步青霄 23:06
然而,要从根上入手,首先得明白根上怎么入手,而这是一个比较高的门槛。所以,经中也花了不少段落解释。
 
平步青霄 23:21
所谓“寻根”不过一名称方便,实际修法里只是要将坚固的能所串习执着破坏,不可误解为要寻找到这个根。众生六处十八界里,六根是“能”六尘是“所”。若想将根寻到,即是要将根(能)放到尘(所)的位置上去,如此根既为尘(所)不复为根(能)。故知期望在心行上寻到任何一“根”都自相矛盾,不可能做到,为知见不清的表现。
 
平步青霄 23:22
这是麻叔在其文中讲的一些根上修的内容。
 
平步青霄 23:23
心闻无遮也属于根上修的方法。
 
平步青霄 23:24
同时,对照楞严经里面,佛向阿难指出见在何处的经文,很有意思。佛是依靠阿难不能见佛之不见而发明见不是物。
 
平步青霄 23:25
也就是说,见其实寻不到的,因为它不能被放在所的位置上来认识。
 
平步青霄 23:26
但是,也不是没有见。因为如来最后说了,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平步青霄 23:28
所以,体会到根本身就需要行者心细,然后方可以在根上起修。
 
平步青霄 23:29
要想多了解跟上起修,可以参考麻叔的一篇介绍。
 
平步青霄 23:29
《契入空性的关键》作者:赵跃辰 http://sanhuixuelin.net/契�����性的�����/
 
平步青霄 23:30
文中谈到的毗婆舍那过程做得成功,就能了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等等。
 
平步青霄 23:36
心闻无遮是从意根上起修,对照于25中修法中的普贤章。
 
平步青霄 23:40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众生,心中发明普贤行者,我于尔时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处。纵彼障深,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其成就。佛问圆通,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别自在,斯为第一。
 
平步青霄 23:42
文殊的评价是: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月光净华 23:42
大因为何物
 
平步青霄 23:43
善根福德因缘
 
平步青霄 23:43
初心不能入----比较难以学习
 
平步青霄 23:46
意根上的事,任何方法都是要迟早面对的。
 
平步青霄 23:47
只是向心闻无遮这样的方法一上来就直接面对。
 
月光净华 23:47
我想普贤菩萨若有能闻则不能遍闻,若无能闻,则其心闻又是何物呢?
 
平步青霄 23:48
心闻洞十方,就是遍闻。
 
月光净华 23:49
当闻之时有意识吗?
 
平步青霄 23:50
有没有意识是两截话,关键是能不能被意识束缚。
 
月光净华 23:51
若离我执,是否意识就能转为妙观察智,但阿罗汉无我执,是否也具此智?
 
平步青霄 23:54
意识和妙观察智不是一个东东,是用心方式的不同。
 
平步青霄 23:54
人人都是可以妙观察的。
 
平步青霄 23:54
何况阿罗汉呢!
 
月光净华 23:54
妙观察智是怎么样的啊?
 
平步青霄 23:55
不被意识束缚。
 
月光净华 23:56
不被意识束缚,还是意识吗?很难想象没有意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平步青霄 23:57
不被意识束缚,还是意识吗?------不是有一句话,好像叫住转用不转体。。。嗨,说体让人觉得有东东。
更有话说,还是旧时人,只是不行旧时路。
 
月光净华 0:00
可见有知
 
平步青霄 0:01
可见有知-----不是无知。
 
月光净华 0:02
我原本以为证得无我的境界会没有知,看来是知本身就不是有。
 
常如 0:02
意根上的事,任何方法都是要迟早面对的。
……普贤菩萨迟早要跟学的。
 
平步青霄 0:03
看来是知本身就不是有------哈!
 
平步青霄 0:04
知见立见,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平步青霄 0:05
知见无见-----知见不属于有无。
 
月光净华 0:05
立知故无明,知无是涅槃。
知见无见斯涅槃,有知无见。
 
平步青霄 0:08
知无----知无,和无知,可以有很大的区别。
这点看肇论就知道。
 
平步青霄 0:08
知见无见斯涅槃,有知无见。----呵呵,何尝不是有见无知呢?
又何尝不是知见无知见呢?
 
平步青霄 0:35
心闻发明,分别自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