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心境——"未名禅社-喝茶谈心"的聊天记录

标签:
禅宗公案学习楞严经仰山心境 |
分类: 网络摘菁 |
平步青霄
11:00
第三十二则仰山心境
示众云。海为龙世界。隐显优游。天是鹤家乡。飞鸣自在。为甚么困鱼止泺。钝鸟栖芦。还有计利害处么。
举。仰山问僧。甚处人(闭门刷会)僧云。幽州人(公验明白)山云。汝思彼中么(恰待忘了)僧云。常思(熟处难忘)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元来更立能所)彼中山河大地。楼台殿阁。人畜等物。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仁者自生分别)僧云。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犹有这个)山云。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僧云。和尚莫别有指示否(便恁么来)山云。别有别无。即不中(射透两重关)据汝见处。只得一玄(已有舡中月)得坐披衣向后自看(更添帆上风)。
师云。仰山昔尝问僧甚处来。僧云。幽州来。仰云。我恰要幽州信。幽州米作么价。僧云。某来时无端穿市中过。踏折他桥梁。仰便休。仰山小释迦。接人非止一路。此个公案正是学人入门之势。下手得力处。山问幽州僧。汝还思彼中么。当时被他道不思。又作么生。仰山必然别有长处。僧却云。常思。实语当忏悔。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境则千差。能思底心有多𤳖么。云门曾道。仰山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果然僧也灵利。道。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今时人万一不到这境界。若到即点胸担板。不知途路之乐终不到家。仰山曾行山下路来。故别指一条活路。仰山昔年僧堂前三昧次。夜半不见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己身。全同空界。明晨举似大沩。沩曰。我在百丈时得此境。乃是融通妄想销明之功。汝向后说法有人过者。无有是处。万松道。非仰山不证。非沩山不识。楞严经云。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此又见沩仰父子妙契佛心也。仰山一日呈解云。若教某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可断。沩曰。据汝见处犹是法在。亦未离心境。仰曰。既无圆位。何处更有心境。沩曰。适来汝作恁么解是否。仰云是。沩云。若恁么具足是心境法。争得道无。仰山见这僧有这个在。依理判断道。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别本云。信位即得。行位即未多。举金刚三昧经。信位。思位。修位。行位。舍位。今言信位人位。未必全同。竹庵圭和尚道。向开口合口处。分这边那边。有言无言处。分信位人位。此又别一家也。沩山问仰山。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云。慧寂信亦不立。沩云。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云。只是慧寂更信阿谁。沩云。若恁么则是定性声闻也。仰云。慧寂佛亦不见。清居皓升禅师。牧牛图至第六章云。信位渐熟。邪境觉疏。虽辨净秽。如剑利泥。犹存鼻索。未可凭信。故白黑相半。颂曰。野牧虽云久。牵绳手渐离。行持非暗昧。进习不依随。净地于于乐。长鞭每每持。青山香草细。一味日充饥。至十二章。人位本空。身心无著。得失净尽。玄玄道路。邈无分别。向上一句。拟议即堕。颂曰。妄起劳看牧。牛非人亦非。正中妄想像。向上有玄微。大海纤尘起。洪炉片雪飞。相逢求解会。不堕汝心机。万松道。仰山信亦不立。清居人位本空。若向二师话中。拣得出。信位人位。昭然可见。所谓退步就己万不失一也。僧云。和尚莫别有指示否。烂泥里有刺。仰云。别有别无即不中。有即雪上加霜。无即死在句下。所以指一玄。教伊自看。涌泉空处为座万行为衣。有以。坐谓安禅静虑。衣谓衲帔蒙头。有以。坐谓开堂升座。衣谓法服严身。皆有理在。且道。向后自看。看个什么。问取天童。颂云。
无外而容(大无不包) 无碍而冲(细无不入) 门墙岸岸(莫探头好)
关锁重重(不消弹指) 酒常酣而卧客(唤醒来打) 饭虽饱而颓农(一坑埋却)
突出虚空兮风搏妙翅(穿开碧落天) 踏翻沧海兮雷送游龙(惊蛰二月节)
师云。天童先颂返思能思底。岂有多般。云门道。会得也目前包裹会。不得也目前包裹。此无外而容也。山河楼阁人畜等物。一多无碍。人境交参。此无碍而冲也。韶国师道。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所思境也。不是人间。能思心也。心外无法。总不见有也。满目青山。只此一句。这僧与韶国师。相隔信位人位一玄三玄。直得。门墙岸岸。关锁重重。卒难相见也。又颂。这僧见处。如醉客颓农。仰山指处。如妙翅游龙。法华经。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其人醉卧都不觉知。逍州云。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山僧身便是。赵州一饱忘百饥。合受人天妙供。这僧饭饱颓农。滴水难消。明眼人辨取。梵语迦楼罗。此云妙翅鸟。搏风辟海。直取龙吞。孔子问礼于老聃。谓见老子其犹龙也。游龙云烟出没。非同潜蛰者。此颂人位未是。只得一玄。向后自看。教渠移身换步何也。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第三十二则仰山心境
示众云。海为龙世界。隐显优游。天是鹤家乡。飞鸣自在。为甚么困鱼止泺。钝鸟栖芦。还有计利害处么。
举。仰山问僧。甚处人(闭门刷会)僧云。幽州人(公验明白)山云。汝思彼中么(恰待忘了)僧云。常思(熟处难忘)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元来更立能所)彼中山河大地。楼台殿阁。人畜等物。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仁者自生分别)僧云。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犹有这个)山云。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庭前残雪日轮消。室内红尘遣谁扫)僧云。和尚莫别有指示否(便恁么来)山云。别有别无。即不中(射透两重关)据汝见处。只得一玄(已有舡中月)得坐披衣向后自看(更添帆上风)。
师云。仰山昔尝问僧甚处来。僧云。幽州来。仰云。我恰要幽州信。幽州米作么价。僧云。某来时无端穿市中过。踏折他桥梁。仰便休。仰山小释迦。接人非止一路。此个公案正是学人入门之势。下手得力处。山问幽州僧。汝还思彼中么。当时被他道不思。又作么生。仰山必然别有长处。僧却云。常思。实语当忏悔。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境则千差。能思底心有多𤳖么。云门曾道。仰山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果然僧也灵利。道。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今时人万一不到这境界。若到即点胸担板。不知途路之乐终不到家。仰山曾行山下路来。故别指一条活路。仰山昔年僧堂前三昧次。夜半不见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己身。全同空界。明晨举似大沩。沩曰。我在百丈时得此境。乃是融通妄想销明之功。汝向后说法有人过者。无有是处。万松道。非仰山不证。非沩山不识。楞严经云。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此又见沩仰父子妙契佛心也。仰山一日呈解云。若教某自看。到这里无圆位。亦无可断。沩曰。据汝见处犹是法在。亦未离心境。仰曰。既无圆位。何处更有心境。沩曰。适来汝作恁么解是否。仰云是。沩云。若恁么具足是心境法。争得道无。仰山见这僧有这个在。依理判断道。信位即是。人位未是。别本云。信位即得。行位即未多。举金刚三昧经。信位。思位。修位。行位。舍位。今言信位人位。未必全同。竹庵圭和尚道。向开口合口处。分这边那边。有言无言处。分信位人位。此又别一家也。沩山问仰山。寂子速道。莫入阴界。仰云。慧寂信亦不立。沩云。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云。只是慧寂更信阿谁。沩云。若恁么则是定性声闻也。仰云。慧寂佛亦不见。清居皓升禅师。牧牛图至第六章云。信位渐熟。邪境觉疏。虽辨净秽。如剑利泥。犹存鼻索。未可凭信。故白黑相半。颂曰。野牧虽云久。牵绳手渐离。行持非暗昧。进习不依随。净地于于乐。长鞭每每持。青山香草细。一味日充饥。至十二章。人位本空。身心无著。得失净尽。玄玄道路。邈无分别。向上一句。拟议即堕。颂曰。妄起劳看牧。牛非人亦非。正中妄想像。向上有玄微。大海纤尘起。洪炉片雪飞。相逢求解会。不堕汝心机。万松道。仰山信亦不立。清居人位本空。若向二师话中。拣得出。信位人位。昭然可见。所谓退步就己万不失一也。僧云。和尚莫别有指示否。烂泥里有刺。仰云。别有别无即不中。有即雪上加霜。无即死在句下。所以指一玄。教伊自看。涌泉空处为座万行为衣。有以。坐谓安禅静虑。衣谓衲帔蒙头。有以。坐谓开堂升座。衣谓法服严身。皆有理在。且道。向后自看。看个什么。问取天童。颂云。
无外而容(大无不包) 无碍而冲(细无不入) 门墙岸岸(莫探头好)
关锁重重(不消弹指) 酒常酣而卧客(唤醒来打) 饭虽饱而颓农(一坑埋却)
突出虚空兮风搏妙翅(穿开碧落天) 踏翻沧海兮雷送游龙(惊蛰二月节)
师云。天童先颂返思能思底。岂有多般。云门道。会得也目前包裹会。不得也目前包裹。此无外而容也。山河楼阁人畜等物。一多无碍。人境交参。此无碍而冲也。韶国师道。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通玄峰顶。所思境也。不是人间。能思心也。心外无法。总不见有也。满目青山。只此一句。这僧与韶国师。相隔信位人位一玄三玄。直得。门墙岸岸。关锁重重。卒难相见也。又颂。这僧见处。如醉客颓农。仰山指处。如妙翅游龙。法华经。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其人醉卧都不觉知。逍州云。曾闻一饱忘百饥。今日山僧身便是。赵州一饱忘百饥。合受人天妙供。这僧饭饱颓农。滴水难消。明眼人辨取。梵语迦楼罗。此云妙翅鸟。搏风辟海。直取龙吞。孔子问礼于老聃。谓见老子其犹龙也。游龙云烟出没。非同潜蛰者。此颂人位未是。只得一玄。向后自看。教渠移身换步何也。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
平步青霄
0:04
现在坊间很多“佛法直指”,对照仰山这条公案,就看得出是当人把”信位”当作究竟。
现在坊间很多“佛法直指”,对照仰山这条公案,就看得出是当人把”信位”当作究竟。
平步青霄
0:09
所以,希望大家对这则公案特别用心。
所以,希望大家对这则公案特别用心。
平步青霄
0:11
那些被人“印证”为开悟的人,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仍然落在仰山的“信位”中。
那些被人“印证”为开悟的人,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仍然落在仰山的“信位”中。
平步青霄
0:14
一般来说,把某种现象当作开悟标志的,都不出这个范围。这些现象可以包括所谓的爆炸,以及有名的“前年已灭,后念未生,中间是真空”。
一般来说,把某种现象当作开悟标志的,都不出这个范围。这些现象可以包括所谓的爆炸,以及有名的“前年已灭,后念未生,中间是真空”。
平步青霄
23:38
@陈子平 这僧不该答他总不见有!若不见则是俱无,堕了也!------这僧答的是他自己的实际情况,无所谓对错。仰山对他的评价也是如实指出。为什么仰山这样问答,因为他自己也走过这么一段路,所以一看就明白这僧处在什么情况。
@陈子平 这僧不该答他总不见有!若不见则是俱无,堕了也!------这僧答的是他自己的实际情况,无所谓对错。仰山对他的评价也是如实指出。为什么仰山这样问答,因为他自己也走过这么一段路,所以一看就明白这僧处在什么情况。
—————
平步青霄
8:05
如何是句中有语?-----一切法皆是佛法。
如何是句中有语?-----一切法皆是佛法。
平步青霄
8:05
如何是句中无语?------王老师饶命。
如何是句中无语?------王老师饶命。
平步青霄
8:17
今时人万一不到这境界。若到即点胸担板。不知途路之乐终不到家。仰山曾行山下路来。故别指一条活路。
今时人万一不到这境界。若到即点胸担板。不知途路之乐终不到家。仰山曾行山下路来。故别指一条活路。
常如
8:59
远比我懂更令人惊叹的是………我不懂。
……摘自子平兄名句。[偷笑]
远比我懂更令人惊叹的是………我不懂。
……摘自子平兄名句。[偷笑]
常如
9:18
如何是句中有语?-----我懂。
如何是句中无语?-----我不懂。
如何是句中有语?-----我懂。
如何是句中无语?-----我不懂。
平步青霄
9:39
万松那话的意思是,当时就已经很少人能到达那个地步,而且一到达那个地步就觉得是开悟了,不知道只是路途风光,却是仰山这里给人指出一条活路。
万松那话的意思是,当时就已经很少人能到达那个地步,而且一到达那个地步就觉得是开悟了,不知道只是路途风光,却是仰山这里给人指出一条活路。
平步青霄
9:40
这个地步就是洞山讲的进京朝圣到潼关。
这个地步就是洞山讲的进京朝圣到潼关。
平步青霄
9:46
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元来更立能所)彼中山河大地。楼台殿阁。人畜等物。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仁者自生分别)------仰山这句话,即是引导也是陷阱,照用同时。
山云。能思是心。所思是境(元来更立能所)彼中山河大地。楼台殿阁。人畜等物。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仁者自生分别)------仰山这句话,即是引导也是陷阱,照用同时。
平步青霄
9:47
这僧虽然如实回答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可惜跳不出这个陷阱。仰山便告诉他,未到。
这僧虽然如实回答了自己的实际水平,可惜跳不出这个陷阱。仰山便告诉他,未到。
平步青霄
9:47
从引导的角度来讲,还是老一套,我们都说了N遍了。
从引导的角度来讲,还是老一套,我们都说了N遍了。
平步青霄
10:25
这引导当然是往能边引导。所以,道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
这引导当然是往能边引导。所以,道反思思底心。还有许多般么。
平步青霄
10:27
这与楞严经中观河之见一样,不变。所以这僧也道,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许多般)。
这与楞严经中观河之见一样,不变。所以这僧也道,某甲到这里总不见有(许多般)。
平步青霄
10:29
以前我们讲过,如来并没有说观河之见就是。而还有转身一着,所谓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以前我们讲过,如来并没有说观河之见就是。而还有转身一着,所谓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平步青霄
10:30
以前也说过,这个能就像是中学几何作业中的辅助线,是一个上手的地方,并不是答案。
以前也说过,这个能就像是中学几何作业中的辅助线,是一个上手的地方,并不是答案。
平步青霄
10:31
也根本没有独立的能存在,也可以说是一种虚拟。万松也在这里引用了云门曾道。仰山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
也根本没有独立的能存在,也可以说是一种虚拟。万松也在这里引用了云门曾道。仰山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谈。
平步青霄
10:32
暗示仰山这里有陷阱。
暗示仰山这里有陷阱。
平步青霄
10:33
这僧若是伶俐,当转过身来抹掉这个辅助线,那么他就不仅仅是所谓的信位了。
这僧若是伶俐,当转过身来抹掉这个辅助线,那么他就不仅仅是所谓的信位了。
平步青霄
10:34
仰山的引导也就真的成功了。
仰山的引导也就真的成功了。
平步青霄
10:35
可惜,他没有。坐在第二月上。
可惜,他没有。坐在第二月上。
平步青霄
10:35
所以,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所以,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平步青霄
10:36
仰山是以这个辅助线来指月,这僧没法从这辅助线上翻身,便成为所谓的执指为月。
仰山是以这个辅助线来指月,这僧没法从这辅助线上翻身,便成为所谓的执指为月。
平步青霄
10:39
转身一着,全靠自己,所以道得坐披衣向后自看。
转身一着,全靠自己,所以道得坐披衣向后自看。
平步青霄
10:41
这僧要是放到今天,极有可能被认证为开悟。所以,仰山这个公案在今天来说极其重要。
这僧要是放到今天,极有可能被认证为开悟。所以,仰山这个公案在今天来说极其重要。
平步青霄
10:45
比如有人直指,“我们能看能闻能说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的时候。”,
比如有人直指,“我们能看能闻能说能坐能走的能,就是我们的佛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它没有隐藏的时候。”,
平步青霄
10:46
能,也就是见,还未到!
能,也就是见,还未到!
平步青霄
10:47
点胸担板这一句----在这里可以看成是拍着胸部说,俺到了。
点胸担板这一句----在这里可以看成是拍着胸部说,俺到了。
平步青霄
10:49
担板多形容偏见。
担板多形容偏见。
平步青霄
10:50
所上有许多般,这个好理解。。。能上有许多般吗?这问题带陷阱。
所上有许多般,这个好理解。。。能上有许多般吗?这问题带陷阱。
平步青霄
10:51
如果说有许多般,那差更远了。说无许多般,落入这僧的地步。
如果说有许多般,那差更远了。说无许多般,落入这僧的地步。
平步青霄
10:52
万松也已经表扬这僧了,说到这地步也不容易。
万松也已经表扬这僧了,说到这地步也不容易。
平步青霄
10:53
无许多般就是不变,所以说,观河之见不变。
无许多般就是不变,所以说,观河之见不变。
平步青霄
10:53
公案中说担板汉,是说总两边落?-----把第二月当成是,这也落两边。
公案中说担板汉,是说总两边落?-----把第二月当成是,这也落两边。
平步青霄
10:55
楞严经中对这个地步的描述是第二月,非是月影。
楞严经中对这个地步的描述是第二月,非是月影。
平步青霄
11:13
仰山昔年僧堂前三昧次。夜半不见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己身。全同空界。明晨举似大沩。沩曰。我在百丈时得此境。乃是融通妄想销明之功。------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仰山昔年僧堂前三昧次。夜半不见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己身。全同空界。明晨举似大沩。沩曰。我在百丈时得此境。乃是融通妄想销明之功。------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平步青霄
11:32
现在一些群体把这样一些事件成为开悟。不是的。此是境界,是功(修力)的结果,不是本来。
现在一些群体把这样一些事件成为开悟。不是的。此是境界,是功(修力)的结果,不是本来。
平步青霄
11:33
称为开悟
称为开悟
平步青霄
11:35
当然,这些事件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而已。
当然,这些事件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而已。
平步青霄
11:36
但并不是经历了这些事件的人就是开悟。
但并不是经历了这些事件的人就是开悟。
云飞月
22:03
楞严所说的见精不变,以为那不变的就是,正是弄精魂汉。
楞严所说的见精不变,以为那不变的就是,正是弄精魂汉。
平步青霄
23:07
关于这个”见“,我在前面做得比喻是辅助线。并非是有一个叫住”见“的东西是存在。
关于这个”见“,我在前面做得比喻是辅助线。并非是有一个叫住”见“的东西是存在。
平步青霄
23:07
经中也称第二月。
经中也称第二月。
云飞月
23:09
把见精当佛性和把见精当我,没有本质区别。
把见精当佛性和把见精当我,没有本质区别。
云飞月
23:10
若离开这能见的作用,佛不是佛,众生不是众生,与草木何异。
若离开这能见的作用,佛不是佛,众生不是众生,与草木何异。
云飞月
23:12
当然,谁离得开?无想定者500大劫后,还得出定,随见精轮转。
当然,谁离得开?无想定者500大劫后,还得出定,随见精轮转。
云飞月
23:15
公案中,那僧住在这里,不见有物,正是乐明无念的禅相。定力也很高了,但未能转身,还是在鬼窟里做活计。
公案中,那僧住在这里,不见有物,正是乐明无念的禅相。定力也很高了,但未能转身,还是在鬼窟里做活计。
云飞月
23:16
所以,云门教他反思能思的,指个转身的方向。
所以,云门教他反思能思的,指个转身的方向。
平步青霄
23:20
云门教他反思能思的------这是把他引向能边。但是,他没有再从能边转身。所以,仰山给他留下的话是,得坐披衣向后自看。
云门教他反思能思的------这是把他引向能边。但是,他没有再从能边转身。所以,仰山给他留下的话是,得坐披衣向后自看。
云飞月
23:21
还得从这里悟入。
还得从这里悟入。
云飞月
23:25
另外,乐是本乐,明是本明,无念是本无念。若未转身,只是修力所得,仍会变坏。若能转身,便是本自具足。
另外,乐是本乐,明是本明,无念是本无念。若未转身,只是修力所得,仍会变坏。若能转身,便是本自具足。
平步青霄
23:34
若能转身则能边也不可得。
若能转身则能边也不可得。
平步青霄
23:35
哪里还谈得上有许多般与无许多般。
哪里还谈得上有许多般与无许多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