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莲舟对话摘要(七)

(2013-10-22 11:36:30)
标签:

网海莲舟

莲舟集

佛法交流

二麻子

杂谈

分类: 越尘居士(二麻子)专辑

莲舟对话摘要(七)

讨论题目:

    因缘的不可分割、空性的不可分割

    缘起性空入于一切众生心想中

    关于在因缘当体体会性空

    努力突破能所二执之障

————————————————————————

 

因缘的不可分割、空性的不可分割

  无言:

  时空与物质、与因果,皆是空性显现,凡显现必属因缘法范畴,而因缘显现不违自性空,由于空性的不可分割性,因缘法亦是不可割裂的。

  dawa:

  因缘的不可分割、空性的不可分割都是入法界的方便。其实俺觉得因缘的不可分割更直接些。

  二麻子:

  这真的要看你说的“直接”是怎么个定义了。空性不可割裂与因缘不可割裂,如同你说的一样,的确都是一种引导方便。其路线大致如下。
  一、因缘不可割裂。从我们凡夫思维开始分析因缘法,深入细微下去,直到思维极限,这大致是在名色支的地方。因为再往下的行支不是多数人能看到的。然后,指出不能停止在这个极限。用这个引导的好处是上手相对容易点。到达上述极限时候,虽然不能这就实证空性,更别说马上就入法界,但是根据从开始思维到抵达极限的这个方向,很多人可以对入法界有一个推断的间接的“味道”与“感觉”。虽然这个东西不一定准确,实际这个程度时候也不可能真的准确,但对大方向有判断了,也很殊胜了。
  二、从空性不可割裂开始,则没有很多话要说。就已经到达极限。所以这个其实更直接。但是,因为没有很多过程,除了已经对空性有所直接体会的人,多数人也不容易从这个引导里,对入法界产生直观感受,所以就更难点。
  三、对缘起性空如果有直接体会,那么这两个引导的后面是一样的。嘻嘻。

  无言:

  我想dawa师兄“直接”的意思更准确的说是不是指麻叔说的“上手容易”,还想请问麻叔,在这些个引导方便之后该如何做呢?因为毕竟这些时候没有准确的对法界有直观感受。

  二麻子:

  因为靠常规感觉不能体会/悟空性。所以,后面那个还是逃不掉要靠契入空性才行。

 

缘起性空入于一切众生心想中

  panzk:

  请问麻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困扰末学很久了,也不知道问得有没有意义!还请麻叔不吝赐教。问题是这样的:
  众生的六根对应着外面的六尘,自心蒙尘而不能见。为何《观无量寿经》又云:“十方诸佛是法性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末学对佛经所言,即当信受,不敢有疑,只是其中的妙理不明。诸佛法性身即应是清净身,云何入众生的妄心中的法尘中呢?如何理解呢?

  二麻子:

  噢……小小误解而已。这经文的意思,不是有个清净身跑到众生妄心的法尘里来了。而是说,众生的妄想心处处也没离开过法性。如何法性?缘起性空是。众生妄想心难道不是缘起性空吗?所以如果改说成,“缘起性空入于一切众生心想中”,你是不是就不觉得别扭了?

 

关于在因缘当体体会性空

  二麻子:

  “我们大多将莫名其妙看成不可思议,对于凡夫来说,莫名其妙的是因缘的‘用’,这种莫名其妙是因为执著于因缘而导致糊涂。”
  ──这话说得很好。嘻嘻,就是这样。这正是不能在因缘当体体会性空的表现。

  “当亲证本体的时候,是无时空的,因为时空是‘用’的产物。”
  ──这个话不大好。没有离用别存的“体”。亲证时也不需要“无时空”。即性空不碍显现。

  “绝对的平等。本体在所有‘用’中。当说出什么或知道什么的时候,‘用’已经在因缘上显现了。”
  ──这句又很好。

  “‘知道’这个现象,只有能力的不同,而不是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知道只是个现象。佛的正遍知未必是我们想象的知道。我们的知道确实只是能力差别,本质都是能所二执的产物。

  “没有‘用’的时候,如何看待‘体’。”
  ──没有“用”的时候,怎么能有看待?看待不是用吗。
  兄上一问(至少听上去)是站在“主”位问不用时怎么看。
  麻子所答是说,不用就谈不到看。兄此一问:“我是说:能用未用当下,离言不可思议的这个‘离言不可思议’比如:有无量数字,数字的背景是零。但有一个零。”
  听上去是站在“客”位上旁观。然而,此“体”不应有所离,故不能有客。此问也不成立了。这与数字里的零不一样。
  而无兄此问,恰恰是隐含了有什么东西可以离体。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相当清楚,无兄如果隐含着细微二元来问“体”,问题本身就一定有毛病。所以,问题的答案不在于回答问题,而在发现所问不当的不当处。嘻嘻。
  看见这种回答一定感到有点难过,嘻嘻,麻子当年也很难过的。
  嘻嘻,话说到这个程度……就要超过一般语言的分辩率了。所以,也可以停下了。
  无兄的话,自己记住。如果将来你通过实修达到今天讨论的地方,你一定会对今天的讨论有所感叹的。

  (编按:引号中的话为“无不可”网友的问题。)

 

努力突破能所二执之障

  二麻子:

  烽火三天,麻子唯一感到抱歉的,是对你G兄。因为这场烽火骂战,耽误了你的主题。麻子深感抱歉。
  麻子本想说点话的,未料上来就卷入战场,这可是事先没想到的。
  G兄的状况,麻子看来,其实简明,问题的关节点只在一处上。当然,就是某兄与你的问答间,显出了你症结所在。麻子特别抱歉的是,麻子现在反而不能马上把答复直接写在这里了。这也得归功某兄。既然有人大话满满,又半阴不阳地贬低麻子,麻子也无法,只好看自觉是开悟而可用神通的人,是不是真能指点你症结了。
  不过,到现在事情已很明显,你的CASE,SO Far,离开悟有距离。您现在不可能得到“印证”,得到的将是否定。麻子所说的“不绝对”,已相当明显地显现了。
  如果,你的问题最后没得到真正解决,你又想听听麻子意见的话,麻子那时会说。
  症结在G兄未能超越能所对立的二执。此事分两面说。首先在知见上,G兄似乎还没注意到这个结。以能(我)对所(人,对象)的方式是不能契入法性的。见金刚经(我这无此字)。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当观法界性,为如来妙身,法性不可得,故彼不能了。
  可见,由见“得”的,无论内外,都非空性。当然,也都没离空性。但此时对兄症的,是“不可得”。
  知见上了解能所二执为障后,行人必然会努力去克服此障。
  然而长劫串习,使解此结不易。佛门在此点上留下一些下手之办法,但无有一种是对一切人“绝对”有效的。密教里有些“绝密”“极密”的法,属此类。禅宗里也留下一些法子,但真懂得的人不多了。限于因缘,麻子也不能在此直接讲这些(不)用心之法。
  至于G兄所见现象,几乎全是在努力抛开“所”过程里,抛开了一般的“粗”份之所,如一般的色相等,但串习同时就将自己的心黏到一些细的所上去,而尚未超越。你心里明白的那个“不生不灭”,恰是心所。你仔细体会一下看是不是。
  G兄继续往这方向努力,终会突破此障的。真临突破时,会有些伴生现象和必经过程,经过的人一说就知。麻子在网上碰到过熟知这些的高明人士,某网友的师父就是其一。若别人点到了还不知,就真不知麻子在笑什么了。那“@*#&*#@(”八个字前后排法是有点问题,不过比起这些关键处,那八字还不值一提。
  顺便说句,这突破前关键处的难度,除与过去世积累的福慧有紧密关系外,与我们是否发菩提心,行利他事,是否修学佛法空性正见关系极大。与禅定的关系也大,但稍轻于前两者。

 

来源:《莲舟集》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603/18/2873_53634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