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住当下之明分与痴分
作者:泉边林下
很高兴的是,现代由于资讯的发达,师兄们的对禅宗的理解都很深,几乎绝大多数同修都对安住当下都有较深的理解,南山老友对这方面普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他的理解比较深,当然我们要对自己的禅那要求当更细致,我们进入的是什么样的禅定,护持的是什么样的对境,这个都应该清楚。
安住当下,当下在哪里呢?当下是一个刹那,实际上,当下是无有的,没有一个当下,当我们觉知的刹那,当下已经成为过去。我们应该观察到当下一刹那就是缘起性空,本质上没有当下,有一丝安住即非安住。“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这是真正的安住当下。
另一种,我们对当下一念就是缘起性空生起定信,就这么相信,就这么安住,这样也可以。但这样安住对上根来讲是对机的,很快就可以进入无所缘,但为什么我不支持这样安住呢?为什么我反复强调意念改造呢?原因是,当我们安住当下的时候,直接无所缘,没有一个所缘的对镜,明分和痴分都没有动摇,我们的痴分没有得到对治,所以很快的我们就会进入细昏沉,当然还有别的情况。实际上,我们这个时候的无所缘是想象出来的,当我们警觉的时候,当下的念头好像进入一个空白期,认为念头之间有个空隙,实际上念头之间没有空隙,所谓的空隙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念头的背景才大略可以说是空隙。
我们安住当下,可以以这个背景空作为所缘寂止。这就是上根的修法,以这个背景空作为所缘的对境,当然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明觉,在做工作,生活中,都用到这个寂照照寂。如果不注意明觉,我们的痴分就永远藏在第七识里,永远成为凡夫,所以安住当下特别要注意明分,但我观察到,很多以安住当下作为修法的师兄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基本上无为任运变成一种随境流转,好半天才会觉醒,实际上我们的修行就是修这个“明”。临终的时候能明明白白,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假如我们临终的时候,第七识中的痴分不破,那就会迷胡过去,那个时候说什么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圆融无碍都成为笑话了,其实我们不需要看临终,只看我们睡觉的时候“明”分还在不在,昏迷的时候如何,如果这两点没有破,说明我们的“痴”分没有丝毫动摇过。
所以说我们的修法一定要针对我们的根基。
现代的佛法在我眼里是衰败的,非常的衰败,老师上台讲法,教法和证法不能统一起来,不能根据实修讲解实际有用的佛法,就会说连空也要空啦…连放下也要放下,这有用吗?这些话谁不明白,有用吗?我不清楚这些话对实际禅修有什么作用,说什么非空非有,空有圆融,真成了语录了,听多了都有点搞笑。
现代有Google大法师或者百度大法师,我们从那里那里搜点东西就出来指点江山了,就可以自己实修了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修行到底是干什么呢?现代文化普及,很多人通过这两个大法师帮助都可以讲解《楞严经》和《法华经》,但是实修呢?你从什么地方下手?安住当下是很不错,当是你怎么样对付第七识中的痴分?我们知道那个远景当然很好,但我们要有下手的方法,要从低处下手,你不去行,果永远就象天上的月亮,你永远到达不了那儿。
所以一定要禅修,一定先要有所缘,这个所缘法很多,我过去讲过很多,小乘五观,大乘八观,我都讲过,我们修法的时候不是单调的,不是一种死法,一个禅那要包括一切法,比较好的方法是除了安住当下之外,还有观心和参话头,参话头可以进入实际的禅修的,可以破掉痴分,它比安住当下力量要强大得多,在汉地,没有比这个法门力量更大的了。当然还有观想,这个力量也很大,念佛和持咒可以作为加行,要懂得止观双运的方法,调整好发心和回向,剩下的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所以我们修证就是破掉一切执着,执着的根在痴分里,所以我们无论如何,都要破掉这个痴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92270100ly46.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