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弥陀瑜伽和禅修(二)

(2011-04-03 16:03:32)
标签:

弥陀瑜伽

禅修

四谛

颠倒

佛法

泉边林下

教育

分类: 网络摘菁

转帖:弥陀瑜伽和禅修(二)

弥陀瑜伽和禅修(二)

作者:泉边林

 

    我们凡夫的智慧是有漏的智慧,有漏的智慧是怎么样认识事物的呢?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时,第一个刹那先在第七识耽著总相,第二刹那第六识分别了知,于是心与心所具生。这就是我们凡夫心的运行流程。


    即使是圣者的智慧,根本智和道智是不一样的。我们修行获得了根本智慧,但在道智慧上还有差别,比如一地菩萨不能了知二地菩萨的心。


    在讨论到智慧的时候,之前又要讨论到我们的老话题——禅宗,或许有朋友会说禅是谈的吗?我们看,关于禅的文章在佛教内比其他宗派要多得多,可见我们是可以谈的。在此之前,我讲一个比喻,假设某学院有两位宏观物理学的导师,在某个场合就宇宙诞生问题发生了一次精彩的对话,于是被记录下来。那么对一个小学生而言,他们会关心什么呢?他们会关心本次对话的结论,或者本次对话内容的精彩,人们不太关心他们是怎样成为导师的,他们结论来源的基础是什么。很不幸,我们今天看禅宗语录,都在发生着相同的事。

 

    那么禅又是修的吗?
    不是,禅是超越二元的,如果有修,那么就会有所修的对境和能修的本体,有了能所的对立,便脱离了禅宗教授的本质。


    那么禅是无修的吗?
    不是,因为即使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获得某种超越的经验,但我们还要学会如何融摄,最初我们在经验它时可能只是几秒种,之后我们就开始融摄,别的所有修行都成了戏论,包括念佛,观想,包括本尊法,甚至包括气脉明点都成了戏论,此刻你唯一所做的就是融摄。这要用你一生的时间来钳锤。


    所以很显然,学习禅宗,一个真正的具德导师非常重要,他本身拥有的传承可以确保见解的无误,即历代导师都是依靠这个见解成就的。从佛陀时代就这么一直下来,如果没有导师的印证,那么即使我们或许曾获得超越的经验,但因为缺乏指示,自己也很难再回去的,这很悲哀。或者我们通过看智慧方面的书,获得一些相似的见解,但实际上,由于缺乏直接的印证,即使通过比量推之,并且闻思见解也没有错误,这仍是大乘的胜观,而不能称做禅。


    看来禅的问题只好讨论到这里。现在我们仍然以教下的基础来讨论智慧,凡夫通过有漏的对治,远离相续中的烦恼,由此而获得抉择灭,这是真正的无为法。因此而获得类智和法智两种决定性的智慧,当然也包括见道的世俗智,这是一种依自地和下地而产生的智慧,是最终证悟苦集灭每一谛后才获得的智慧。一个圆满的开悟者,不仅要获得这三种修所生智,同时还要具备他心通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和无生智。其中尽智和无生智是无学道的智慧,是最重要的根本智。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792270100rxl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