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飞月1999
云飞月1999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305
  • 关注人气:5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20)

(2010-10-18 13:04:20)
标签:

龙树

七十空性论今诠

分别

教育

分类: 《七十空性论今诠》赵跃尘
转: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20)

 
第二款  别合破
第一项  逆明业、果无性
复次:若善知业空,见真不造业,若无所造业,业所生非有。(卅九)
由见真故,善能了知业自性空,不复造诸业。若无彼业,则从业所生者亦悉非有。
摄曰:善达业空不造业,无业亦无业所生。

本颂三十九: 若善知业空,见真不造业,
            若无所造业,业所生非有。

[分析]
    颂文文义甚明确,关键是对“见真不造业”的正确理解。如何是见真?“见真”是实证无我无主宰而契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此才是不造业,即是涅槃寂静。此又可分两类:阿罗汉道实证不受后有,将我执连同自我的外相一并灭除。既然无有自我,造业无从谈起;菩萨道则实证当体无生,破除我执而维持个体的外相,借以无尽地利益广大有情大众。菩萨不执自我,也就无造业者,而行如幻佛事。但大众未证无生,故从大众眼光看来,觉得菩萨似乎仍然在因果业力里出没。龙树菩萨此颂所述,当是指菩萨道。
 
    阿罗汉证涅槃不受后有,是不是断灭?佛陀曾经很直接地回答:不是。但是后人觉得阿罗汉不受后有,从而灭除了一切缘起,岂非断灭?这是绝对的误解。经云,阿罗汉涅槃如烛火之灭,更不可问火去处。蜡烛灭了,没人会觉得是断灭。烛火虽无去处,莫非就烛光读的书,烛火灭后也会变成没读过吗?可见烛火虽灭,烛火之因缘果并没断灭。阿罗汉也是一样,假设某阿罗汉教过若干人解脱之道,待其涅槃后,莫非所教过的教法会失效,甚至变成根本没发生?所以,阿罗汉灭度绝非一切缘起消灭。若强要说有所灭,也只是我执灭除干净,而与断灭毫不相干。

第二项  顺明作、业缘成
问:为全无耶?抑少有耶?答:可有。如何而有?
如佛薄伽梵,神通示化身,其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四O)
佛所化且空,何况化所化,  一切唯分别,彼二可名有。(四一)
作者如化身,业同化所化,  一切自性空,唯以分别有。(四二)
如佛世尊以神通力示现化身,其所化身复现其余之化身。当知业亦如是。如来所化自性且空,况彼化身所化余身耶?如是二事唯以分别可名为有。其业亦尔。
摄曰:作者及业分别有,勿虑全无如化故。

本颂四十: 如佛薄伽梵,神通示化身,
          其所现化身,复现余变化。
本颂四十一: 佛所化且空,何况化所化,
            一切唯分别,彼二可名有。
本颂四十二: 作者如化身,业同化所化,
            一切自性空,唯以分别有。

[分析]
    此三颂开始的问题,“性空则是什么都没有吗?或者是并非全然没有?”实际是问者对断灭见的猜疑。经过反复驳斥实有之后,问者的常见被否定,又倾向断灭,但对断灭甚有疑虑,故做此问。龙树菩萨对问者的疑虑给予肯定,力求使问者能够双离常、断二边见:性空并非一无所有的断灭。既然非断灭,在什么意义下可以说有呢?龙树以佛现神通化身,化身又现神通变化作为比喻,说明大家所见缘起诸法实际是经过多层的扭曲与投射,远非真实。而造成投射与扭曲的主要因素就是分别,这里的分别就是指观待法界为各个诸法的割裂。虽然附加了如此多的扭曲与投射,虽然大众所见的诸法如幻不实,法界毕竟森罗万象日新月异显现如是,并非全然什么都没有,如《普贤行愿品》云:“众生无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