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19)

(2010-10-18 12:56:33)
标签:

龙树

七十空性论今诠

观待缘起

教育

分类: 《七十空性论今诠》赵跃尘
转:七十空性论今诠——本颂诠释(19)

 
第三款  业之无性与缘成
复次: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卅六)
业从缘生,即非是有;从非缘生,更不得有。何以故?由诸行如寻香城、幻事、阳焰,故业无自性。
复次:业以惑为因,行体为惑业,身以业为因,此三皆性空。(卅七)
业从烦恼因生,诸行从业及烦恼为因而生,身从业因而生,是故此三皆自性空。
摄曰:缘非缘业悉非有,诸行如幻无性故,身、业及惑层依有,是故彼等皆无性。

本颂三十六: 业缘生非有,非缘亦无有,
            诸行如幻事,阳焰寻香城。
本颂三十七: 业以惑为因,行体为惑业,
            身以业为因,此三皆性空。

[分析]
    凡一法若由缘起而显现,则不可能有自性自相自体,即非为实有,然随顺名言共许可称俗有。若一法非由缘起而成,则不可接触不可观察,不能称有。所以缘起等诸行,只是观待安立,并非实有,如同海市蜃楼,似有而非。此理前面都讨论过。
 
    有情生命的身体由业力幻显,行因颠倒(惑)与业力而起,既然业非实有,则三者都是十二支因缘反复轮转而成,无自性。此颂以支分缘起之法解释业、身皆非实有无自性。若从观待缘起角度解释,可以更简明直接。

第二条  连环破四
第一款  总连环
无业无作者,无二故无果,无果无受者,是故皆远离。(卅八)
如是,若以正理观察:果无自性,则业非有;若无有业,作者亦无;若无业及作者,则亦无果;若无有果,即无受者:是故皆成远离。
摄曰:果无性故业亦无,业无性故无作者,业、作且无况业果,果无是亦无受者。

本颂三十八: 无业无作者,无二故无果,
            无果无受者,是故皆远离。

[分析]
    前已讨论,因果等为观待所成,俱非实有。故业也无自性非实有。又作业者是作者将自身与法界割裂观待而成,也非实有。既然三者皆非实有,则业无落处,果无受者。此为从观待缘起角度解释本颂,与原文入手角度略有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