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法王噶瑪巴教授《龍樹親友書》第一天日誌(2)

标签:
大宝法王亲友书德噶寺菩提迦耶杂谈 |
分类: 网络摘菁 |
第2偈
隨何木等雕佛像,
諸有智者咸供養,
縱使我詩非巧妙,
依正法說勿當輕。
這一頌意思是說:
不管用什麼木頭來雕刻佛像,
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會供養,(因為所雕的都是珍貴的佛像);
所以縱使我寫的詩偈並不巧妙,
但這是依正法所說,您千萬別輕忽呀。
第3偈
王雖先解如如教,
更聞佛語增勝妙,
猶如粉壁月光輝,
豈非鮮明益姝妙。
這一頌意思是說:
善逝如來的教法,不管是否曾經聽聞過,再次聽聞都是有助益的,
國王您之前雖已了解佛法,
再次聽聞,對您的修行更有幫助,這是非常殊勝美妙的;
就像月光照耀在白色的粉牆上,
豈不是更鮮明美麗嗎?
到這一頌的前三偈,是「前行」。
(此時,法王發現台下大眾因為FM收訊不穩定,而有頻頻調整耳機、張望譯師席的情形,提醒大眾:「嗯,這是禪修安忍的好時機。」)
第4偈
佛法并僧眾,
施戒及與天,
一一功德聚,
佛說應常念。
以下是進入「正行」。這一偈,是講佛說「六隨念」,意思如下:
隨時憶念佛法僧三寶,
隨念布施、戒律及天人(因善行所生的善果),
每一種隨念都會聚集功德,
所以佛說我們應常常作這六種憶念。
皈依必須具足三部分:
一、人(求皈依者):就是我們。
二、皈依對境:皈依的對象,指佛、法、僧三寶。
三、皈依方式:分動機和行為。
一、求皈依者
第一項「求皈依者」又可分為以下三種,這不是指階級,而是指發心:
1.
2.
3.
我們要捫心自問,誠實的看看自己是屬於哪種「士夫」,這是「自己和自己的溝通」,面對自己真實的狀態,不必勉強,否則反而會成為修行的障礙。
二、皈依對境
皈依的對象,就是「佛法僧」三寶:
1.
「佛」這個字,藏文叫「桑給」,包含兩個意思:
一是「醒覺」:即從各種覆障中醒覺;
二是「開啟、增長」:指智慧和力量開啟並增長。
「佛」的梵文,讀音是「Budha」;而梵文的愚癡者,讀音是「Budu」。(法王開玩笑地說)兩者相差一個音而已,「去掉u音,就成佛啦。」
2.
一是「教法」:為佛所說之法;
二是「證法」:則是五比丘聽聞佛教法之後,經由實修,在心流之中,無我智慧生起,此時「證法」即出現。
一是「滅諦」:就是業、煩惱、痛苦的寂靜、涅槃、出離,就像《中觀根本論頌》說:「當一切業煩惱到達邊際,此即滅諦」。滅諦是沒有煩惱,但不是空空的,什 麼都沒有,這個「滅」字,本身具有「善妙」之意,就像病好了,得到健康,這種健康是很美好的;同樣的,煩惱消除了,就得到心靈健康,更是非常善妙。
二是「道諦」:就是幫助我們從輪迴中完全出離、到達寂靜涅槃的修持方法。
3.
三、皈依方式
1.
2.
(法王帶領大眾念誦〈觀音修持儀軌〉迴向,結束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