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本文根据佛学论坛以及菩提网络佛学院共修论坛的相关讨论整理,问题源自于对“怀疑的极限-----读维特根斯坦《论确实性》”一文的解读,引申到“凡夫所见如梦如幻的显现在究竟胜义中是否存在?八地菩萨所见清净刹土、本尊坛城是否在究竟胜义中有显现?”等问题的思考,而有如下了交流,作为备忘学习之用,请不要转载!
究竟胜义中有无显现?
【智行】佛教各體系說勝義諦﹐有些體系的勝義諦相當於天台藏﹑通兩教層面的真諦﹐有時則相當於天台別教但中觀之中諦﹐這三種情形常見﹐天台宗以圓中觀為勝義諦﹐差別不小﹐似需辨明。暫就二諦體系說﹐若真諦上不談顯現﹐而只在俗諦中談顯現﹐這是佛說法授法上的方便和道次第。愚見﹐到大乘佛法的究竟意義上﹐應是真俗不二﹐意味著真俗各代表一種觀智所觀之諦理﹐好比是從兩個視角觀諸法。不論從真的角度看﹐還是從俗的角度看﹐兩邊皆應互為表裡﹐互具對方。從一邊看﹐雖所見諦之表不同﹐而都必須具備另一邊諦理為其裡(表裡本應為表理﹐用"裡"為了避免和理性之理相混)。比如說﹐以空觀觀境﹐所觀是真諦﹐則真諦為空觀之表﹐俗諦為空觀之裡。以假觀觀境﹐則俗諦為所觀諦﹐俗諦為表﹐真諦為裡。如同看手心手背一樣﹐一面是表﹐另一面是裡﹐而一面必具另一面。
真俗二諦在整個佛教里﹐可以分很多層次說。天台分四教﹐從別教起分三觀三諦﹐層層深入﹐到圓教才真正真俗圓融(在天台即三諦圓融)。但因體系不同﹐勝義諦所指不盡相同﹐常被搞混。藏教階段以因緣析空為勝義諦(又稱偏空)﹐此勝義諦在通教階段卻成俗諦(但為俗諦中較勝者﹐世間見為俗諦之劣)﹐因為析空﹐但空自相﹐他相未空﹐空不徹底故。通教的勝義諦到了別教﹐又成一種俗諦﹐因為通教雖體空﹐未明中道實相。別教俗諦法中可分許多勝劣﹐世間見最劣﹐前析空見稍勝﹐體空者為此俗諦中最勝。別教真諦類似界內外無量法當體即空﹐類似通教體空﹐但別立中諦以離此二邊﹐為別教之勝義諦。但此勝義諦尚不具諸法﹐稱為"但中"﹐乃屬暫時方便﹐多有人誤以此為中觀或究竟勝義諦的。但中﹑偏真﹑偏空等觀之真諦中﹐皆不具諸法。但在別教後位開顯心性﹐以心性為勝義諦﹐則具諸法﹐入圓教(也可以說別教之後教﹐為圓教之始教)。如上可見﹐為何常見胜義諦中不談顯現的現象。而到了圓教階段﹐三觀等量﹐互具互含﹐非但中觀﹑假觀具諸相﹐空觀亦具諸相。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中說四土之常寂光土﹐亦說具相﹐正是此意﹐若謂常寂光土唯是理性﹐不具諸法﹐則反墮偏真但中境界。依天台之判﹐大體上佛先說三權﹐主要眾生的相上執過重﹐所以說法時亦有破相說﹐然終歸一實﹐性相圓融無礙。一實為三權之所歸﹐三權為一實之道前次第和引導﹐離三權則無由入一實。
如上說以外﹐尚有另外一種"不具諸相"是世間誤解﹐不屬佛說﹐這等誤解也很常見﹐病也更重。那是企圖拿無色﹑無想或一個無境界的東東來當作勝義諦﹐其實基本是拿一個想象出來的無境界作為境界來攀緣﹐是用一種如同強制性的頑瞽不聞作境界﹐這就不是以上三權一實中的任何一種空性﹐而是和世間無想外道解路類似了。也有人這麼說﹐色﹑受﹑想等是空﹐無色受想更是空。愚則謂:
有無色受想等﹐空性平等﹐但是以無色受想等作所緣境界﹐歧路甚多﹐不如依佛說具相之觀法﹑修法去實踐﹐來得保險。
為什麼勝義諦離色而又具色﹐我們可以用一種辦法來體會。比如﹐夢里作夢﹐被夢相迷﹐醒來夢境雖去﹐但夢境也不是從此斷滅了。若是真斷滅﹐則無從回憶夢境。對醒來的人﹐如果他心念專注﹐也可以憑觀想﹐而觀出夢中的境界來(如同假觀)﹐而實不被此境界迷。此境界和夢中境界﹐相上看可以完全一樣﹐夢心﹑醒心同具諸色﹐也同樣非色境界。即色離色﹐離色即色。如幻唯心顯現故﹐即色﹐唯心顯現而本是幻﹐如幻故空(別圓教說唯心故空)﹐離色是也。天台說十法界中﹐每一界皆具十法界﹐為百界千如﹐原本即心所作故爾。我們比較夢中和觀想中兩種境界﹐境界相可以一樣﹐但縛脫迥異﹐關鍵在一個明瞭此是幻作﹐另一個不知是幻﹐根源在於用心的迷悟。迷情中﹐心外見法﹑法外見心是其根本﹐若在夢中知一切夢境唯是自心幻作﹐也就接近解縛了。
華嚴的心要是法界唯心造﹐一切世間智和出世間空假中等觀智造就十法界。普賢十大願王以界內外無量妙用為願王之根本點﹐起如幻解脫之自受用和如幻利他之他受用﹐以往生極樂淨土為圓滿成就十大願王的途徑。對後學來說﹐這個辦法是菩提道上的超快速列車。
【观众2009】感谢智行兄从天台教义的角度开释这个问题。
后学对《金刚经》所开释的“如梦如幻”确信无疑,因此,颇能接受zf居士所说的“如梦忍”,然对天台、华严教观都不了解,只能说说对自己所学习体系的理解,祈望有道友来指正。
我觉得宁玛的中观应成见,在讨论真俗二谛时加了圣者出入定的简别,并结合了五道十地次第不同,来阐述幻相的显现问题:究竟胜义是以圣者入根本慧定为正量,也就是明空双运为正量,此时的显现为如来藏光明的明分,称为“现基”,此时的现基既不是凡夫所见的不清净法(如山河大地、房屋瓶子等),也不是圣者出定后所见的清净法(如十方净土、本尊坛城)。一至七地菩萨出定后所见,虽与凡夫相同,但知如幻(即断除了遍计执),而八地以上菩萨断除了所知障,出定后能见十方净土、本尊坛城等清净法,此时都为现空双运,为智慧所缘的境界,而非凡夫意识所缘的境界。因此说,究竟胜义中谈不到显现的问题,应该是指凡夫所见的显现和圣者出定位所见的显现。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由于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此也并不十分确定。
【智行对观众2009】[后學對《金剛經》所開釋的“如夢如幻”确信無疑,因此,頗能接受zf居士所說的“如夢忍”,然對天台、華嚴教觀都不了解,只能說說對自己所學習体系的理解,祈望有道友來指正。]——“如夢如幻”應該是一切大乘法的根本入門之處﹐若在“如夢如幻”觀中﹐只見空性﹐不了妙有性﹐即住通教道品﹐若見體空﹐亦了妙有﹐即入別﹑圓二教道品。於此不了﹐東打西﹐西打東﹐非斷即常﹐無歇身處。
[我覺得宁瑪的中觀應成見,在討論真俗二諦時加了圣者出入定的簡別,。。。]——應成見多是格魯人在用﹐寧瑪人雖也學﹐但寧瑪本宗之根本乃以大圓滿見為究竟的勝義諦。就目前我所聽聞一些學人發表的意見看﹐這兩種見差距還是蠻大的﹐俺個人跟寧瑪比較有緣﹐但對藏地法義和判教則不想評論。有關其他所見境界差別如何等等﹐俺個人認為漢地佛教的表述非常適合俺個人的"口味"﹐禪宗所謂"但明此心直了成佛"﹐可謂貫穿整個大乘佛法的心髓。各宗雖異﹐這個心髓應該是公認的。無非天台華嚴在教學上有次第有圓頓﹐契機較廣。禪宗直點源頭﹐下根很難﹐比較合適上機。淨土從果用上入﹐保險也快速﹐三根普被﹐契機最廣。俺個人認為學法上各宗可以借鑒﹐但都可以先從淨土學起﹐旁及天台華嚴﹐若有天資當然可以由淨通禪或密法。俺覺得學什麼法都要把握這個心要﹐離開這個核心﹐簡直不可能理出什麼頭緒出來。華嚴云一切唯心造﹐故以心為本。禪宗參此本﹐教門明此本﹐淨密用此本。可以說離開這個﹐沒有大乘可談。如今執小謗大乘者皆因為於此未明。
【二麻子对观众2009】这是一家之说,宁玛未必都是这看法。而且,宁玛一般也不说应成见,而说大中观。
原则上,这地方我觉得智行兄的说法比较正确。缘起即显现,缘起外别有的事不存在。
所谓的基,并非缘起外别有。根本位与后得位的说法也是为了说这事的方便。
若坚持根本定有出入,则成二法了。
虽不可于缘起外别有,但也非缘起相的表述能穷尽。这也是表述上的难处了。
【zf居士对观众2009】[我觉得宁玛的中观应成见,在讨论真俗二谛时加了圣者出入定的简别,并结合了五道十地次第不同,来阐述幻相的显现问题:究竟胜义是以圣者入根本慧定为正量,也就是明空双运为正量,此时的显现为如来藏光明的明分,称为“现基”,此时的现基既不是凡夫所见的不清净法(如山河大地、房屋瓶子等),也不是圣者出定后所见的清净法(如十方净土、本尊坛城)。]
仁兄上面提到的究竟胜义是“明空双运”为正量,这里“明”的含义是什么?只是净土和坛城等色法吗?是否包括圣者的种种根本智、分别智、大悲和行愿等“心法”?
依本人浅见,“如来藏光明的明分”主要指如来十力、四无畏等利生的功德。
[一至七地菩萨出定后所见,虽与凡夫相同,但知如幻(即断除了遍计执),]
菩萨出定后所见虽与凡夫相同,但知如幻——这是一方面的差别。
还有另一方面的差别——凡夫伴随所见而生起是贪嗔痴,菩萨伴随所见生起的是慈悲和行愿。
[而八地以上菩萨断除了所知障,出定后能见十方净土、本尊坛城等清净法,此时都为现空双运,为智慧所缘的境界,而非凡夫意识所缘的境界。因此说,究竟胜义中谈不到显现的问题,应该是指凡夫所见的显现和圣者出定位所见的显现。]
无论凡夫所见的轮回境界还是大菩萨所见的净土,皆是幻化的“业境界”。
净土业境界的显现依赖于菩提业的成熟。
无论何种色法心法的显现,皆是幻化——这是般若的角度。
勤造菩提业以隐去幻化的烦恼、开显幻化的如来功德——这是方便+般若的两个视角。
两个视角看显现更清晰些。
【辅导员A对观众2009】您已经说了“究竟胜义是以圣者入根本慧定为正量,也就是明空双运为正量,此时的显现为如来藏光明的明分”,又说:“究竟胜义中谈不到显现的问题,应该是指凡夫所见的显现和圣者出定位所见的显现。”是不是您理解的胜义中谈不到显现,唯一指的有法的显现?
究竟胜义中是否有显现?有。
《智慧品》讲:“何时实无实,心前悉不住,无有余相故,无缘最寂灭。”
《辨法法性论讲记》云:“但是应知:这不是摧毁一种实法而不显现,而是妄心歇时,妄现自然息灭;而且此‘无显现’是指没有有法的迷乱显现,并非如石女儿般的断空,实际是显现以这些二取法无法简别的一味真如。所以,虚妄分别的作用是不现有而现无,本有之法不现,反现本无的二取;无分别智的作用是不现无而现有,本无的不现,本有的现前,故不是迷乱而是安住于法性自性。”
又说:“这样超越一切二取显现自性的无显现智慧自然光明,象虚空一样,即不住任何相,不会堕在任何边戏上。但它是自然光明,并非断空的自性。这就是入定无相的空性与自然光明的无二双融,也是入定无现与有现无违的关要。
正因为远离二取显现的障碍,无分别智与法性无二自明,这样以如所有智在法性中不动移的同时,以尽所有智产生平等而无错乱地见一切显现,所以能成立有现与无现无违,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双融。”
【观众2009】“是不是您理解的胜义中谈不到显现,唯一指的有法的显现?”是的!感谢辅导员老师解我心中疑惑,虚幻熄灭,光明现前。
如来藏光明与空性一味一体、空不空如来藏一味一体,正是法性自性、普贤王如来,也是究竟意义上的性空缘起、缘起性空。
顶礼!顶礼!顶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