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空性修法问题的网络摘要

(2009-04-17 11:54:30)
标签:

分别念

空性

修法

胜观智慧

定解

杂谈

分类: 网络摘菁

有关空性修法问题的网络摘要

有关空性修法问题的网络摘要

来源:菩提网络佛学院共修论坛 

 

【海】慈诚罗珠堪布《心经讲记》中讲了3个证空性的方法,前两个是推理法,第三个方法:
    我以前也讲过,密法里有一个修法,就是背朝太阳,也即让阳光从背后照过来,然后去看前面没有云彩等任何东西的蓝天。那时去观察内心的时候,就会看到:自己的本心与前面的虚空完全可以融为一体。
    “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像前面一无所有,没有任何物质的虚空一样,人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善、没有恶,什么思维都没有。不但是没有任何念头,而且深深地体会到,自己心的本性也像前面的虚空一样,完全没有任何杂质,只是一片虚空。
    这种感受,就叫做证悟空性,而且是证悟了心的本性光明。
    佛经当中经常提到光明。所谓的光明,并不是像有些人所理解的一样——类似于阳光、月光或者灯光,因为无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佛教《俱舍论》的角度来说,这些光都只是一种粒子,离单纯的空性都还相差很长的一段距离,至于心的本性光明,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二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相同的地方。

    请问在索达吉堪布入行论中提过有些人坐很长时间,没有任何念头,但这种境界不一定很了不起.........堪布上师说的和慈诚罗珠堪布上面介绍的“人的内心也没有任何杂念——没有善、没有恶,什么思维都没有。”的证空性方法有何区别,我想两位大堪布的说法是没有矛盾处的,只是我太愚笨,请各位师兄和老师指教。

金刚永持】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自己的分别念:大恩上师索达吉堪布仁波切的开示指的是安住于灭法状态,也就是安住在阿赖耶中不起分别念,这种状态并没有胜观的智慧,即心性光明根本没有显露,这是无分别智的一种歧途。而恩师慈诚罗珠堪布仁波切所指却是见到心性犹如虚空一样赤裸明现,见到了心性一味的大平等性。
    若有错谬,谨此忏悔!

 

辅导员A】非常随喜金刚永持!
    关于前者,至尊索达吉堪布在《定解宝灯论》讲记中解释麦彭仁波切的颂词说:
    “有些人非常喜欢坐禅,晚上睡前坐一小时,早上起来坐一小时,部分初入门者,即使练习金刚跏趺坐也要花半个月时间,并且对手的位置也说法各异——合掌、持等印、放在膝盖上等等,之后开始闭目静坐,这时心里想:我坐禅的姿势多么标准,如果有人看到一定会赞叹的!或者认为:这样坐着真舒服!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意识融入阿赖耶识,顷刻出现明而无念之状态。’但这并非真正认识了法界本面,无垢光尊者认为:‘实际上是阿赖耶识融入不分别任何法的阿赖耶中,阿赖耶又融入法界而使粗细执著隐没,并显现了光明离戏之法性。如果已经认清了这一本面,才可断除迷惑。’  
    但这种禅坐仅仅是为了逃避外面眼花缭乱的世界,既没有上师窍诀也未认识心之本面,根本没有依靠观察抉择引生定解,仅仅是什么也不想地闭目静坐,其实这就是所谓的无念和尚宗。
    真正的入定需要具有胜观智慧,而没有胜观之明分的无念修法,就如同石头沉于大海……何者也不执著无念安住,即使经过一百年,自己的大悲、智慧等也不会有点滴增上。堪布根华说:‘灭除贪嗔痴等烦恼的功德、慈悲菩提心以及诚信因果等内心中应当生起的种种道相一无所得,这显然是一种盲修’。”

    慈城罗珠堪布这里所说的证悟空性的方法,是在通过闻思,以观察抉择引生定解之后,安住在心的本性的空性光明中,或通过上师的窍诀认识心的本面,安住在如同虚空一般的心的本性中。所以前者无胜观智慧,后者依靠胜观智慧,才能证悟心的本性。
    所谓胜观智慧,《宝鬘论释》云:“胜观智慧:真正如实妙观察正法,从而深入细致地分析抉择四谛、二谛等意义。(这里的智慧也有)相似了知的妙观察慧与真实了达此等实相唯一真如的真实智慧——无分别智。
    分类:有闻慧、思慧与修慧三种。
    《宝云经》中说:‘以胜观抉择后通达无有体性即悟入无相。’这说明依靠观察修生起定解,修行寂止、双运而悟入无相无分别。对无我的定解没有达到根深蒂固之前,观察修、安住修轮番交替,当断绝观察边之后唯一安住修,并且必须要护持这种无念自然安住的境界。”

    这里将上师翻译讲解的麦彭仁波切作颂,堪布根霍注释的《定解宝灯论浅释》中上师要求背诵,并称为“最好的境界,修空性的窍诀”的一颂呈上,与大家分享。
   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之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定解宝灯论浅释》解释此颂说:“此时,就像直视自己面前的虚空无有所见一样,自心无有任何所见,空而显现动念,并且正在起心动念时,也是离戏空性。从内心深处毫无疑义地生起这一定解。”
    关于此颂,上师讲解时说:“正确的修法,不是心灭了才是空性,而是正在起心动念时即是无生大空性。”又说:“信心是最殊胜的助缘,如任何时候都忆念观想上师,烦恼分别心自然寂灭。依靠自力很难证悟。”
    法王如意宝讲解此颂词说:“如不能安住正见而修,要进一步忆念此金刚句,生起信心,如是修持,不需要太长时间,肯定能证悟分别念本性。”
    益西堪布讲解这个颂词时说:“具体修时,观自己面前的虚空与自己的分别心无二无别,然后内观分别心的本面是无生大空性,烦恼现前时,忆念一下正见,烦恼便会消失在大空性的本体中。”又“空性如大海,动念如波浪,波浪没有离开过大海,分别心的本体即是空性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