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也要鞋厂法律法规前世今生地方政府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个多月前,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大东鞋业一场惨烈大火,夺走了16条生命。当地随后刮起超强的整顿风暴,强制关停数千鞋企,多人因抗议被拘。
从报道来看,被强制关停的企业,确实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整顿不能说是冤枉。但令人纠结的是,很多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以“带病”方式发展了几十年。现在突然关停,又没有更好的善后,放在谁身上,也难以接受。在外人看来,这或许是一种转型必须承受的阵痛,但对那些企业所有者,却是一下子被剥夺了生计和安全感,说是被“合法伤害”,也不为过。
地方政府出于各种考虑,对一些问题长期放任,但在特殊情形下,又往往以雷霆手段整治。虽然被整顿的人会觉得冤屈,可又没办法否认问题的存在。这或许也可谓之,政府在行使一种变相的“合法伤害权”。
以温岭的鞋业整顿来说,有了夺命大火的惨烈教训,在消除安全隐患、乃至推动产业升级等口号下,当地的整顿不仅事实上合法,道义上也站得住脚。但问题在于,那些混乱的鞋企存在几十年,监管部门并没有采取过硬的措施,等同是在默认甚至鼓励这种处于灰色状态的发展。如今风云突变,那些把身家投进去的小企业主,却要独自承受代价。没事的时候,彼此相安得利;出事之后,付出惨烈代价的往往是民间。
看一个地方政府的法治水准,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看“合法伤害权”的大小。民众往往是以政府的现实执法标准,去理解纸上的法律法规。如果政府执法标准一以贯之,不存在选择性执法、周期性执法的状况,那民众也就能感知底线何在。但温岭似乎情况正相反,这么短时间强制关停了数千企业,短期违规者越众,恰恰证明此前长期监管越混乱。换句话说,这是地方政府以长期不作为的方式,提升了自己的“合法伤害权”。
让那些带着安全隐患的小企业继续原样经营,显然也不妥当、不安全。但当地在整顿的时候,还是应该多为这些企业主考虑后路,也算是对“合法伤害”的一种补偿。而更重要的,是要反思这种“合法伤害”的前世今生。整顿风暴不能只刮向企业,也要整顿整顿“培育”出数千家违规鞋企的监管部门。
前一篇:罢工求开除“走廊医生”,是何道理
后一篇:“铁路局得0分”冤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