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验证“地铁偶遇书记”的真假
(2014-01-02 09:48:4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所谓时事 |
近日,郑州电视台一则记者“地铁偶遇书记”新闻引起关注。新闻称,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亲自”购票坐地铁,恰好被正在采访的电视台记者认出。但这则颇为“亲民”的消息,网名并不买账,觉着这个“偶遇”的几率太低,有太强的人为策划痕迹。电视台则回应,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事情发展至此,的确颇堪玩味。国外市长骑自行车上班都很正常,而在我们这,市委书记坐地铁这样的寻常之举,竟成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闻”,可见在民众心目中,官员是多么地“超凡脱俗”。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委书记们还真应该多坐坐地铁,这不仅是“亲民秀”,也是回归正常的官场生态。
“偶遇书记”也可从这两个维度来解读。如果是一场“亲民秀”,其实完全不必刻意强调“偶遇”因素。现代政治生态下,官员越来越重视公共形象,定期“策划”一些活动,拉近和民众的心理距离,这无可厚非,反而是尊重民意的表现。官员可以让电视台大方坦然地报道,遮遮掩掩只会适得其反。像现在的郑州电视台,怎么解释恐怕都难以让人信服。市委书记常年偶尔坐一次地铁,又恰好被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偶遇”上,几率实在小得可怜。
当然,也不排除那“万分之一的可能”,“偶遇”确实不是策划,而是官员的真实举止。换句话说,官员是将坐地铁当成正常的出行选择——如官方回应的,书记是担心堵车开会迟到,所以坐地铁。但果真如此,“地铁偶遇书记”就不该只此一次,也不该只是记者的“特权”。群众“偶遇”的次数多了,书记坐地铁的“真实性”,也就不证自明。
所以,没必要过分纠结于这次“地铁偶遇书记”的真假,时间自会验证一切。无论是“亲民秀”还是回归正常官场生态,都难以通过一两次行为判定,需要持续观察。最令人遗憾的可能,是官员只不过突然心血来潮,以后再无后续,那事实上就是一种“作秀”,怪不了民众质疑。民众是有记忆的,“亲民”之举如果被证伪,那今日的新闻,会成为他日的笑料。
修改稿发表于海外网。
前一篇:领导戒烟“内分泌失调”了,谁来治
后一篇:太“随意”的院士评选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