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为什么瞧不上梅兰芳

(2008-12-05 17:51:05)
标签:

两性

中庸

俗众

两面光

鲁迅

文化

分类: 读书时间

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梅兰芳,还有专门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显然,鲁迅不喜欢京剧,也不喜

欢梅兰芳。提及梅兰芳的几篇文章一贯是冷嘲热讽。有两段流传很广的批评:

 

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

,扭扭的《黛玉葬花》……  ——《略论梅兰芳及其他》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

“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 ——《

论照相之类》

 

两段话基本展现鲁迅瞧不上梅兰芳的原因:一、鲁迅不喜欢被士大夫“罩上玻璃罩”,高贵然而死板板,

矜持得可怜的艺术,相比“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宁愿“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二、鲁迅

不喜欢“男人扮女人”,并认为毛病根子是中国人“中庸”。

 

两段话也说明,鲁迅并非是对梅兰芳个人不满,他只是厌恨太过仪式化的“男人扮女人”的艺术。梅兰芳幸运地是这个行当里的代表,于是不幸地成了鲁迅的攻击靶子。从作文的角度看,以梅兰芳这样的名人为标靶,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不过悲哀在于,若干年后,人们记住的可能只是两位名人之间的恩怨,对鲁迅批评的真正指向,反而失去了兴趣。

 

“男人扮女人”的根源,是京剧流行之时,传统文化不允许女人登台,于是中国人很权宜地想到了“男人扮女人”。但随后,竟匪夷所思地将这种“变态”的表演弄成了艺术。鲁迅认为这是“中庸”,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是种典型的“中国式成功”。面对不合理的游戏规则,中国人通常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很迂回地用各种权宜的方式达到目的,并且能够把不规则的事情弄得很艺术。比如贪官也很有品位,黑社会也貌似很风流。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