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瞧不上梅兰芳
(2008-12-05 17:51:05)
标签:
两性中庸俗众两面光鲁迅文化 |
分类: 读书时间 |
鲁迅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了梅兰芳,还有专门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显然,鲁迅不喜欢京剧,也不喜
欢梅兰芳。提及梅兰芳的几篇文章一贯是冷嘲热讽。有两段流传很广的批评:
他们将他从俗众中提出,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教他用多数人听不懂的话,缓缓的《天女散花》
,扭扭的《黛玉葬花》……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
“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 ——《
论照相之类》
两段话基本展现鲁迅瞧不上梅兰芳的原因:一、鲁迅不喜欢被士大夫“罩上玻璃罩”,高贵然而死板板,
矜持得可怜的艺术,相比“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或林妹妹”,宁愿“看一个漂亮活动的村女”;二、鲁迅
不喜欢“男人扮女人”,并认为毛病根子是中国人“中庸”。
两段话也说明,鲁迅并非是对梅兰芳个人不满,他只是厌恨太过仪式化的“男人扮女人”的艺术。梅兰芳幸运地是这个行当里的代表,于是不幸地成了鲁迅的攻击靶子。从作文的角度看,以梅兰芳这样的名人为标靶,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不过悲哀在于,若干年后,人们记住的可能只是两位名人之间的恩怨,对鲁迅批评的真正指向,反而失去了兴趣。
“男人扮女人”的根源,是京剧流行之时,传统文化不允许女人登台,于是中国人很权宜地想到了“男人扮女人”。但随后,竟匪夷所思地将这种“变态”的表演弄成了艺术。鲁迅认为这是“中庸”,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是种典型的“中国式成功”。面对不合理的游戏规则,中国人通常不是直接对抗,而是很迂回地用各种权宜的方式达到目的,并且能够把不规则的事情弄得很艺术。比如贪官也很有品位,黑社会也貌似很风流。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