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经典台词毁掉了《梅兰芳》
(2008-12-14 18:28:26)
标签:
梅兰芳经典台词枷锁陈凯歌文化 |
分类: 非常娱乐 |
和猫猫一起看了《梅兰芳》。看完她的总结是:为什么和你一起看的片子都会很烂!我不得不写几句,证明片子烂和我没什么关系:)
看片子之前就不可避免地在网上看到很多评价,所以看的时候也少掉很多兴味,这是网络时代不可避免的无奈。很多人说前一段斗戏还有些精彩,后面就成为乏味的“长尾”,不像互联网领域的“长尾”那么多姿多彩,而是乏味苍白的尾巴。这样的评价基本属实。
乏味冗长最直接的原因显然是电影的线索出现了问题,或者说电影的“神”散掉了。看完电影的时候,我问自己,陈凯歌到底是想表现梅兰芳的什么?想到两句据传很经典的台词:“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座儿的”“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电影是为了表现“座儿”眼里梅兰芳风光无限,其实内心有着孤单的挣扎吗?
不是,电影的“文眼”是一个“纸枷锁”,是梅兰芳作为一个“戏子”所承受的无形的束缚。去美国演出成功、拒绝日本的要求,似乎是打破那个“纸枷锁”,所谓抬高了伶人的地位。在逻辑上这是说得通的,也很主旋律,可惜这类似于“正确的废话”,产生不了感染力,也产生不了经典台词。
“纸枷锁”就像《无级》里的那个馒头,寄托了陈凯歌想表达的主题。可是一个比馒头还虚无缥缈的意向,无法承受整部电影之重。观众或许可以记住纸枷锁,也可以记住那两句经典台词,可是不幸的是,经典台词表达出来的感染力和那个“纸枷锁”无关。那两句台词越经典,越说明导演的失败。正如配角发挥的越光彩,越映衬主角的黯然。
陈凯歌依旧是那个“无级”世界里的陈凯歌,能像一个哲学家一样去思考,无法像个普通导演一样去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