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势群体的“话语霸权”耐人寻味

(2008-11-20 19:35:07)
标签:

话语霸权

弱势群体

群体事件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最近的一起群体事件广为关注,但是具体什么原因尚不得而知。有人总结说群众闹事时,正经的劝说解释不听,不法分子一煽动就灵。更耐人寻味的是网络上的舆论,似乎总是偏向“弱势群体”。警察和民众干上了,肯定骂警察;政府和群众闹矛盾了,肯定骂政府。弱势群体俨然有了“话语霸权”,怎么干都是对的。

 

抛开具体的事件不谈,这种舆论趋势是不正常的。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正经的劝说解释不听,不法分子一煽动就灵”的状况?官方一直强调舆论引导,舆论引导本身没有错。过于纷杂冲突的舆论,必然导致人们思想的混乱,价值观念的碎片化,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舆论需要引导。但是引导必须是建立在充分展现多元意见的基础上,从多元走向一元,而不是预先用一元的意见压制、排斥多元。

 

但是,现实中民众的多元意见得到充分展示了吗?从近年很多地方的听证会可见一斑。某地供暖调价听证会,13名代表12人喊涨价;某地景点门票价格听证会,29名代表一致同意涨价……这样“涨”声一片的听证会,很难让人相信是建立在充分尊重民众多元意见的基础上。民众的真实态度和意见,长期得不到展示的机会,抑郁之久,自然极易迁怒于政府。

 

再看最近的这起群体事件,网民能够看到的均是官方的单一声音。既然事件是由不法分子煽动而起,那是不是应该邀请一个被煽动者代表,向媒体和公众讲清楚现场的状况,解释清楚他们为什么那么做,有什么诉求?如果真的是盲目的、非正义的,公道自在人心,民众自有判断。但现实确是,在类似的事件中,我们从来听不到“闹事者”的声音。我们连向“闹事者”吐口吐沫的机会都没有。

 

人大教授喻国明说,人的嘴巴有两个功能:吃饭和说话。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目前已基本得到解决,而说话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社会的游戏规则必须改变,给民众更多说话的机会。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不让民众说话的后果很严重,尽管可能达成一时的沉默,但沉默孕育着可怕的结局。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