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者”怎么用诗词“报道奥运会”
(2008-08-07 20:45: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时间 |
奥运终于来了。这个世界运动会在中国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但是也还常常看到网友疑问,奥运会到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就像问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样,确实严肃,然而又确实找不到唯一的答案。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严肃的人去思考,我弄点风花雪月的问题自娱自乐。
中国古代的“记者”怎么描述,怎么“报道”一些运动的场面呢?网上搜到一篇“中国古代的体育诗词”,列举了一些描写运动的诗词,非常精彩。龙舟竞渡是我国具代表性的一项全民体育活动。宋人黄公绍《端午竞渡棹歌十首》,用十组镜头,生动表现了龙舟竞渡的全过程。其中有两组是这样写的:“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马如龙,马如龙,飞过苏堤健斗风。柳下
系船青作缆,湖边荐酒碧为筒。”
明代诗人钱福,则将宫院的一场“女足”比赛,写得惟妙惟肖:“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生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但愿今晚的国奥比赛,不会如诗中说的,“几回射门娇无力,恨杀中国几亿人”……
这些诗词虽然精彩,可不特别去搜寻,恐怕没有几人曾经听闻。不知道可不可以武断地说,习惯用经世致用眼光看问题的中国人,至少在古代,其实并不把运动当一回事,更谈不上去提倡什么运动精神。所以,以运动为题材的诗词,只不过是闲来消遣,难得入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即使锻炼,那也是用来出卖,并不是希望自己更快更高更强。这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内涵两样:一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健康
完全的人,一个只是希望成为一个更有用的工具。
如果一定要从奥运会中感悟点什么,个人觉得这可以是一个角度。追求自己的更快更高更强,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完全的人,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其他的意义,很多都是自欺,连欺人的作用都谈不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中国古代的体育诗词
http://culture.cz001.com.cn/changzhou/2008/0801/1286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