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开幕式因千年的文化而沉重

(2008-08-09 03:28:32)
标签:

评赛观赛

杂谈

分类: 所谓时事

一个同事的弟弟在日本,他说身边的日本朋友都被开幕式表现出的中国文化震撼;一个朋友去了开幕式现场,她用两个字来形容观感——值了。更多的朋友和我一样看了电视,当然各有评论,为了“和”,略去不说。

 

个人的观感是,这是一场五官的盛宴,但真正能让心灵感动的瞬间其实不多。场面固然壮观,但是壮观的缺乏灵性。节目的编排像是链条一样机械的连接,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线索如丝线一般串起珍珠。之前,我一直在想,在丰富的文化中,张大导演会选择哪些部分加以展现。他给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答案。笔墨纸砚、四大发明……所有能想到的他几乎都加上了。这选择很保险,却显得沉重。在短时间内展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最好的办法是用减法,而不是加法。从一筐的文化珍珠中减出最璀璨的几颗确实很难,遗憾的是张艺谋并没有去尝试。

 

另一个最大的感觉是,整个表演中人多,多的失去了灵魂。如果可以把文化分为物的文化和人的文化,那么这个夜晚,我们用了太多的人去表现物的文化,而没有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魅力。这区别就像中国大片以及好莱坞大片的区别,宏大的场面只要有钱,其实谁都可以办得到。关键是如何通过场面来讲述故事,表现人的主题。中国的大片似乎总是缺乏讲故事的能力。开幕式开头的击缶倒计时和画卷起舞还给人一些惊艳的

感觉,然后就是同样的菜一道道叠上去,没有铺垫没有转折没有高潮。没有故事,也就没有人。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对于中国文化表达了很多,说了很多。可惜的是,至少没有令我看完以后沉思:哦,原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这样!我不知道老外们看完这个看幕式能不能对中国增加些许的了解,除了知道那些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的四大发明。冯友兰说:“人往往需要说很多话,然后才能归入潜默。”从说很多话到最后的沉默,这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一场表演结束,如果并不能令一个人陷入片刻的沉思,那它将很快被人淡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