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历史上“没文化真可怕”的皇帝们

(2007-12-02 22:05:54)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感悟随笔

朱元璋

分类: 读书时间
这几天电脑坏了,于是安心地看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讲到朱元璋的搞文字狱的时候,觉得可悲而好笑,现在开玩笑用的“没文化真可怕”用他身上真是满贴切。
 

看老朱杀人的几个例子:例如“则”音近于“贼”,于是, 各种给皇帝的贺表中的“垂子孙而作则”“建中作则”“仪则天下”中的“则”都是讥笑皇帝作过贼(朱元璋参加过“红巾军”,在当时舆论看来是“贼”),这些作表的都被杀掉。又如朱元璋作过和尚,他忌讳“僧”, 于是“生”(音近于僧)也忌了,连“法坤”(音同“发髡”,意为光头)也忌了, 那些在“贺表”中涉及到这些字眼时就保不住脑袋了。

 

作者说这一方面是说明朱元璋文化程度低、个性多疑,另一方面也是他要藉此树威,使其臣下感到“天威莫测”,使他们有所畏惧。也就是说老朱有可能是故意显得“没文化”,这样可以使自己看起来“很可怕”。这当然是合乎情理的。不记得在哪看过老朱还给一个屠夫写过春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剪断是非根。从这形象哲理的一逼的对联可以看出,老朱还是很有“文化底蕴”的。

 

南怀瑾老先生说,所谓学问是从人生经验去体会来的,不是读死书。子也曾经曰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生活本身其实就是学问,就是文化,读书的多少只不过是锦上添花的玩意儿。从流氓、从游民、从野和尚、从最低层慢慢跃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其实是有文化的,让他变的“没文化”的是职业需要。

 

历史上的“职业皇帝”常常是“没文化”的。著名的汉文帝刚刚登基时,有外戚“举报”他准备重用的萧望之“谮诉大臣,毁离亲戚”,可以给“谒者招致廷尉”的处理。“谒者招致廷尉”是汉代官场的一个术语,指大臣的入狱监禁。当时20几岁的小屁孩汉文帝还以为是让去调查调查研究研究,就同意了。于是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萧望之关牢里去了。(详见周天《皇帝与文人》)

 

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没文化”,一个是为了有意无意地树立权威,一个是没有熟悉权利的话语体系。但无论哪一种,对臣民来说都是“很可怕”的。如今,皇帝老儿是不见了,“没文化”的却还多的很。不是常常有地方官员因为“短信诽谤”,就把自己的“臣民”逮起来么?易中天说,历史总是让人惦记。是啊,历史总是不太容易改写,除非我们可以看透历史的教训:不是“没文化”才变的“很可怕”,而是缺乏监督的权利“很可怕”,权利的拥有者才常常有意无意地“没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