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大教授余虹自杀的“尊严与勇气”

(2007-12-08 02:44:2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余虹

分类: 读书时间
在我大四那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后来每一年回家,给亲人带礼物的时候,我都会感到内疚和难受。因为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常常想,毕业以后的第一笔工资,要给奶奶买个助听器。可是在我毕业前的几个月,奶奶却永远的去了。虽然遗憾,但这也让我多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活着并不只为自己,还可以爱别人,或者给别人一个爱自己的机会。
 

最近人大教授余虹去世了,是自杀。很多网友对他的选择给予了尊重。他的自杀也被赋予了哲学意味。当然,这是一种勇敢的行为。“你可以杀死我,但是不能打败我。”关于自杀,不太记得米兰 昆德拉在哪篇小说里,借主人公的口表达过:每个人在成年礼的时候,都应该被赐予一粒毒药,当一个人确信自己可以随时有尊严地死亡的时候,他就更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大意应该如此)。我不知道余虹教授能有尊严的死,为什么不能选择有尊严的活着。

 

余虹教授的同事张鸣教授,在他一篇应该是悼念的博文里说:“的确,一个有良知的学者,活在今天,有时候感觉活着比死还难——难受。”所以他理解余虹的选择。我不知道,对于对于一个有良知的学者、一个知识分子来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阎真的《沧浪之水》里有讨论过知识分子的困境,也是大学教师的刘跃进说,在一个按实力分配利益的社会高唱理想是可笑的,生活过的很差的他,在讲台上真的不知道怎么开口。于是他选择了向现实和金钱低头,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讲,或许那是另一种没有尊严的死亡。从这个意义来看,余虹教授的自杀的确是“尊严与勇气的表示”。

 

可是这样的死亡,或许只是一个人的胜利吧?知识分子存在的价值之一,不就是为芸芸众生寻找生存的意义么?在这样一个高唱理想已经成为可笑的年代,我们更加需要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坚守,并且点起希望的篝火,哪怕是很微弱。而因为艰难就用死亡来逃避,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所以,“就这么站着,令某些人讨厌地站着,除非有人把我干掉”的张鸣教授,也许更加值得尊重。

 

(我这样一个世俗的人,或许永远理解不了余虹教授的内心。他的选择只是他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抗争和救赎。对于一个不愿意做“蝇营狗苟的生命”的余虹,过多的议论是一种玷污。和张鸣教授一样,祝福他去到一个只有上帝和天使的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