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症】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办?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文化阳光心理 |
12月22号,一年一度的考研大军又要出发了,在临近考试的这一周又会有多少考研学子不眠不休,夜以继日的作战着,而这些考研学子不仅仅面对着考研的压力,同时还有考前焦虑的困扰。
面对考试,不论是刚上小学的小学生还是已经三十而立的成年人都会有焦虑。
那么什么是考试焦虑症呢?
所谓考试焦虑症是一种基于现实产生的对考试结果不理想或达不到目标的一种焦虑状态,以担忧、害怕、紧张为基本特征。
比如: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自己马上临考却仍然什么也记不住;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坐立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吃不好,睡不香,精神萎靡不振。
如果严重的话可能会演变成躯体化症状,如心悸、头痛、头晕、消化不良、腹泻等。
我们经常会听到快要考试的人说:“我现在特别紧张,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考试的时候万一考到我没复习到的地方怎么办?”?
一来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二来是焦虑症的表现。
科学表明适度的焦虑可以提升学习的动力,但是过度焦虑反而不好,不仅影响身心,还有可能会影响考试成绩。
焦虑症可分为三类:
一是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这是由客观上对自尊心的威胁引起的;
二是神经过敏性焦虑,即对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焦虑反应;
三是道德性焦虑,即在社会道德与自我表现发生冲突时引起的内疚或情绪反应。
根据考试焦虑症的症状表现,考试焦虑症属于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
考前焦虑症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三种:
1.认知障碍它是以担忧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这是比较常见的考试焦虑症的症状表现。
2.
3.行为表现它是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行为方式,如在考场上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加,或胡乱答卷子,早早离开考场。
孩子考前焦虑怎么办?
1.
目标转移法可以这样运作:其一是体力上分配,当孩子紧张焦虑的时候,不妨带着他适当做些体育活动;其二是转移注意方向,例如从事一种他们最喜欢的最有兴趣的活动。
2.坦然面对法:其实,考前有些焦虑,是机体固有的、具有保护和适应功能的防卫反应。适度紧张有利于个体潜力的充分发挥。只要不过度,大可不必忧心忡忡。
3.系统学习法:把所学知识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系统,每晚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过一遍。这样,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到心中有数,即使上考场也不会心慌。
4.心理暗示法:如考前可在家中带领孩子大声诵读“我这次一定能考好”、“我对自己充满信心”,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5.自然放松法: “自然放松法即调整姿势、呼吸、意念,先用力深吸气,尽力屏气至能忍耐限度为止,再用力呼气,反复练习,并放松全身肌肉,从而达到神经和躯体的放松状态。
最后,预祝每一位考研生逢考必过,也希望每一位考生的家长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在孩子的身边,陪伴孩子共同度过最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