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不知道的“校园夫妻”的困惑

(2018-07-07 20:19:12)
标签:

校园

阳光

夫妻

心理

健康

杂谈

分类: 社会心理
你不知道的“校园夫妻”的困惑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2002年初发生的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达到高潮。

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目前的中国大学生看起来有喜有忧。

喜的是,他们已有了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经营、学习、发展的能力。

忧的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与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国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风气不断影响着原本清纯的大学校园,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集中和突出。

阳光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对此类案例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帮助(严肃科普:文章涉及个人姓名,均为化名)。


1、“校园夫妻”的困惑

小玲与小潘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
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 

最近一个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大学期间有过性行为。 

阳光心理资深咨询师付老师分析——

在现代教育体系下,青年人“知、情、意”不平衡。

可能智商比较高,情商比较低,那么意志力就更弱了,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

那么在身体某方面曾经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缺失性需要,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满足。
严重的可能有露阴癖,产生一种儿童心理。

这是在某些压力下,人会回避退型,退回到儿童心理阶段,那么就会有这样一种行为发生。

但这是极端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中存在的大多是性渴望、性焦虑等等,这恰恰表现出在性教育问题上缺乏一定的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对性充满渴望,但是真正了解的并不多,也有的情侣因为是否需要发生性关系而闹翻,这些都很深地困扰着现在的大学生。

学生们可能没有很强的意识,那就是爱和性不仅是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体验和感受,它背后还有一个严肃的责任问题。

这些是不可回避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健康、科学地对待性问题,了解性问题,更要理智思考并约束自己的行为,是大学生精神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 


2、粗暴的校园暴力

不久前某大学医学部大三学生崔某被利器砍死。

事后,死者一同学被警方带走。

据了解,此前两人都追求过同一个女生,曾为一些过节大打出手…… 
 
阳光心理首席咨询专家蒋老师分析—— 

校园暴力的产生与社会文化背景有关。

工作节奏、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总体的速度也在加快,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跟上社会步伐的速度比较慢,这样很容易让人心情浮躁,恨不得一下子就奔向成功。

相对来说,社会道德约束的力量就弱了。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后积聚起来的破坏力是很大的,导火索可能就是平常人看起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在他看来就是很大的事了。

所以觉得自己受到伤害时,本能地愤怒和攻击,但他不是以一个社会认可的方式发泄,而是寻找一种极端行为进行发泄,那么就可能对伤害他的人产生暴力倾向。 

对于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来说,需要加强心理这方面的监督,比如搞一些活动,让人的能量能够通过正常途径转化。

如果老师和学生有心理健康的概念,那么就可以早点发现别人的不对劲,帮他缓解问题,就可能避免极端行为的发生。 

 
3、学不会减压

棠宁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

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

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阳光心理资深咨询师孟老师分析——

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首先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

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你不知道的“校园夫妻”的困惑


4、不畏惧自杀

去年5月7日晚9时10分左右,某大学理科二号楼一男子从九层的天台坠楼,落在楼底天井的西北角。而在15天前,另一女生从同一座楼上跳楼身亡…… 
    
阳光心理首席咨询专家张老师分析——

自杀是一种极端行为,原因有很多。

现在大学生压力要比以前大得多,那么他们就想寻找各种方式缓解压力,比如跳舞、上网、交友等等。

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渠道去进行缓解,可能就会产生人生比较失败的消极想法,也可能是从前失败的痕迹与现在的失败产生共振,让这样一种力量成几何扩大,最后把这样一种情绪放在了一个点上。

可以说,愤怒的力量越大,压抑愤怒的力量也就越大,最后发泄出来的力量就越大。

那么,在某一个时候,这种力量也会作用于自身,自杀成了自身的需要。

还有的就是目标和自身能力产生差距,没有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心态,那么负面心态一直积聚,到最后也可能完全否定了自己,而寻找自杀这种解脱方式。

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挫折,面临压力就会选择逃避,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心态。 


5、出租自己

 前段时间一知名网站的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出租自己”的帖子,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注意。

帖子称,“本人欲将自己出租,只要不违背法律的要求都在考虑范畴!陪聊,陪逛,陪吃……价格再议。”发帖人自称是一名22岁刚从日本回国的大学生,“出租自己”只因为“太无聊”。 

阳光心理资深咨询师李老师分析——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在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下,凭着自己青春期的冲动,把任何事物都看得很美好。
他们缺少挫折锻炼,心理承受力太弱。

另外,在大学里,可能无形之中同学之间会有一个比较,比如同宿舍的人都有男(女)朋友了,但是自己没有,那么可能就造成一个心理落差,情绪上很不稳定,精神比较空虚。

有的则是一旦失恋后,就痛苦不堪,无法恢复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好像没了恋人就无法生活了似的。 

真正的爱情是有独立性的,大学生恋爱,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恋爱失败了,也只能说可能彼此不是最适合的,而且,还可以通过失败的恋爱吸取经验,从中学会怎样和异性交往。 


6、抑郁症患者

小洁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

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 

阳光心理资深咨询师张老师分析——  

据日前一项对大学生抑郁症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障碍疾患率为23.66%,据此推算,北京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 

在大学生中有抑郁现象的比较多,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我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自己进行了一些否定。

一般这样的学生情绪都比较低落、不稳定,不爱搭理人,做事情没有兴致,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心理情绪积聚,对学习、生活肯定会造成影响,严重的则会患上抑郁症。

如果没有找到正常渠道发泄,可能会沉迷于一些自己觉得是正确的事物上面,比如网络。

这就需要周围的人群关注他们,给他们温暖,生活中有这种情绪的大学生也要多和身边的朋友谈心、交流,释放出自己的压力,以缓解这些症状,从而恢复到正常状态。 

     
阳光心理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有着诸多原因,其中人际交往排在首位,但是性与恋爱所造成的危害却最严重。

首先在人际交往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的娇生惯养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使他们很少经受挫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活与梦想上的落差,以及同学生活上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稳定。

其次在性与恋爱上,开放的校园使性与恋爱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

第三在学习上,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到了大学就想放松一把,而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昔的优势,学习压力增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来,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阳光心理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十项标准:

1、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3、精力充沛。 

4、思维敏捷。 

5、情绪平稳。 

6、心胸宽广,懂得舍取。 

7、行为上“知行”合一。 

8、具有有效行为能力。 

9、人际关系良好。 

10、能够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合理安排、控制自己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