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的人往往是自己吓自己

标签:
情感 |
分类: 社会心理 |
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自己被自己吓着了。
比如,有人害怕在公共场合讲话。实际上,对一千个人讲话,跟对一个人讲话,在本质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都是你一边想,一边让神经支配你的声带振动,声波就传到了别人耳朵里,传一个人和传一千个人,对你来说都是一样。如果在公共场合讲话讲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会死人吗?不会。那就不值得恐惧,就像淋雨不值得恐惧一样。
还有考试。从考试本身来说,它跟平常做作业没有什么不同。不同仅仅在于,作业做不好没什么关系,考试考得不好就可能与,是否能够升学、家长老师的脸色是否难看联系在了一起。而不能升学、看难看的脸色,也不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嘛。如果我们把考试当成平常做作业,那至少不会因为恐惧得连平常做作业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
大多数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象。比如淋雨,我们现象中的淋雨的后果,比淋雨的实际后果要大得多。所以很多人会站在街边等着雨停下来。而另一些时候,可能同样是站在街边躲雨的那些人,可以数小时地泡在游泳池里,享受嬉水的快乐。对比起来,是不是有些奇怪?
面对想象层面的恐惧,我们可能永远都是失败者。因为,这种恐惧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而且会被我们自己不断加工和放大。对付这样的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开相像,想透一件事情的真实的后果。有些时候,当真实的后果显现的时候,我们会哑然失笑,觉得当初害怕的没有一点道理;另一些时候,即便真实的后果可能很严重,但我们已经警觉了,就可以想办法对付,这比对付想象的后果要容易多了。
当夏雨再次来临的时候,你是否也会去雨中走走,看一看淋雨的后果是不是跟你想象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