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成为更好的父母”之学校恐惧症
(2016-11-18 15:08:55)
标签:
育儿 |
在上一期的学校那些事系列,我们分析了孩子一些轻微厌学情绪和处理方法,并提醒大家,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后家长应该的做法。厌学情绪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很普遍会出现的,只要家长及时关注和应对,就可以杜绝大部分更深层的问题。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之后,对其处理不及时,或者有其他的刺激事件出现,孩子就可能产生更严重的问题,这一期。我们就来讨论儿童心理疾病之一:学校恐惧症。
学校恐惧症是通过明显的焦虑和躯体症状结合儿体现出来的对上学的非理性的紧张和恐惧。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学校恐惧症,先来看两个关于学校恐惧症的案例。
孩子害怕上学,拒绝上学。
发病期间,如果不得不去上学,孩子的所有躯体症状都会加剧,但是一旦离开学校,则所有的症状立刻缓解。
躯体症状具体表现为:心跳加快,心神不宁,呼吸急促,浑身出汗,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呕吐、腹痛、头痛、尿频等症状。
一般来说,学校恐惧症出现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完成个体分离化,没有在心理上跟母亲完全分离。
在第一个案例中,梅梅出现学校恐惧症的直接诱发因素是课堂回答问题后,老师和同学的反应,让她备受伤害,从而出现了拒绝上学的心理,继而发展成躯体症状。究其根源,梅梅家庭条件尚可,而且是独生女,因此梅梅在成长过程中基本没受到大的打击,同时,她所接触的相处模式都是在亲子关系中处于被宠爱地位,没有受到过大的挫折,因此老师突如其来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让她无法接受。
在第二个案例中,小雷和梅梅一样,都出生在一个深得大家宠爱的家庭,家里的保护造成了信心,于是逐渐形成了焦虑的心境,继而出现躯体化症状。
● 作为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定得支持,让他有一定的情绪宣泄,同时,给予孩子包容和鼓励,帮助孩子找到自信,使孩子慢慢摒弃焦虑,慢慢的接受上学这件事,不再惧怕学校。
●应该帮助孩子完成分离个体化,尽快开始心理上的断奶。父母需要寻找和孩子相处的边界,不要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事事插手。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孩子不主动求助,父母不要施以帮助。
● 作为咨询师,在实际的咨询中,咨询师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方案,比如系统脱敏法(让孩子从最低等级的刺激开始适应,并配合来访者的反复练习,一步步的消除恐惧,开始正常的学校生活),支持性心理疗法(对孩子加以疏导、鼓励,耐心地询问他的担心与焦虑,并向他做出解释和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