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334】老庄之道,大年正道下(连载之六,庄学至人)

(2013-05-24 08:48:32)
标签:

文化

分类: 《庄子奥义》(庄学三书之一)

老庄之道,大年正道(下)

——历史循环往复,中华否极泰来

张远山

 

六、庄学至人

 

讲完三义、四境、九阶,举个范例,看看怎样的人,才是履践三义、抵达至境、走完九阶的庄学至人。

先看《庄子》内七篇最后一篇《应帝王》,对至人的语言概括——

 

体尽无穷,而游无朕(顺应天道)。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因循内德)。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因应外境)。

(《内篇·应帝王》)

 

庄子认为,至人必须做到三点。

第一,“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就是“上与造物者游,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就是“顺应天道”。知天达道,闻悟行成,《庄子》称为“达人”。不是“达人秀”的达人。“达人秀”的达人是达技。庄学达人是达道,由技进道,循德达道。

第二,“尽其所受乎天”。就是“因循内德”、“自适其适”的目标,自我实现,把天道、造化赋予你的一切潜能,全部挖掘出来。内德是真德,所以循德自适的至人,《庄子》又称为“真人”。“而无见得,亦虚而已”,是不自得,很虚心,一生求道行道至死,永不自居得道成道。

第三,“至人之用心若镜”。镜子鉴照外物,就是“因应外境”。至人的用心,像镜子一样,对世界洞若观火,伪道欺骗不了他,忽悠不了他,无法对他洗脑。镜子和木鸡,其实很相似,“不将不迎”,不盲从外境,不迎合外境,但是并非不知外境,而是深知外境,“不出户,知天下”。虽然在庄学三义里面,“因应外境”排在最后,但它确实最难。因为“顺应天道,因循内德”是闻道、悟道以后的行道意愿,而行道的意愿必须化为实际的行动,只能在外境之中完成。不能“因应外境”,“顺应天道,因循内德”都无法实现。就像学道九阶里面,“由文返野”是因应外境,“息黥补劓”也是因应外境。没有“由文返野”的“息黥补劓”,就不可能“因循内德”,更不可能“顺应天道”,只能盲从伪道,成为牺牲品和炮灰。所以“顺应天道”是达道,“因循内德”是循德,“因应外境”是循德达道,以人合天,“乘物游心”,“物物而不物于物”。大部分盲从伪道的人,都是以天合人,根本不知有天,所以被物所乘而不能游心,被物所役而“物于物”,“逐万物而不返”。循德达道,以人合天,善应外境,才能知行合一,功德圆满。

再看《庄子》内七篇第三篇《养生主》,描绘的庄学至人经典形象,就是解牛的庖丁——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至人)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依乎天理(顺应天道)……因其固然(因循内德)。……良庖(大知)岁更刀,割也;族庖(小知)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磔然已解(因应外境)。……”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内篇·养生主》)

 

庖丁解牛这个寓言非常著名,知道的人很多,但能精确理解其内涵的不多。

第一段,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合于桑林之舞”等等,非常美妙。文惠君就赞扬庖丁技艺高超。结果庖丁说,我喜欢的是道,不是技。道的程度,远远高于技。

庖丁说的“依乎天理”,就是顺应天道。庖丁说的“因其固然”,就是因循内德。庖丁最后一段说的“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就是因应外境。庖丁的解牛技艺如此高超,但是碰到错综复杂的外境,骨头、筋脉、肌肉纠结在一起的地方,解起来还是非常小心,一点也不马虎,因为因应外境最难。所以说,庖丁解牛这个寓言,包含了庄学三义,当然也包含庄学四境。

“庖丁”是知行合一、以人合天的至知至人,“良庖”是大知,“族庖”是小知。为什么没有“无知”呢?因为不会解牛的人,就是“无知”。每个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起码是小知,外行才是无知。所以每个人都有无知的领域,至知永远知道自己的无知。自诩无所不知的大知、小知,却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大知良庖是用刀割肉,所以必须一年换一把刀。小知族庖是用刀砍骨头,所以必须一个月换一把刀。至人庖丁呢,他的刀既不割肉,也不砍骨头,“游刃有余”,所以十九年不必换刀,解牛数千头,“刀刃若新发于硎”,像在磨刀石上刚刚磨过一样。成语“游刃有余”,出在这里,这个成语基本上不违背庄子的原意。不过郭象以后一千七百年的旧庄学,都不知道庖丁解牛包含了庄学三义和庄学四境,更不知道包含了道术九阶。

三义、四境、九阶,都是我推翻郭象旧庄学以后,对庄学的全新独家解释。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