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0】文学与吵架
(2011-06-10 10:55:41)分类: 寓言小品 |
文学与吵架
张远山
有位旧俄演员,说话也要结巴,吵架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会张大嘴巴,指着对方发愣。但他一上舞台,背诵剧作家事先写好的吵架稿,立刻声情并茂,雄辩滔滔。顺便一提,所谓戏剧高潮,其实就是吵架。哪怕剧情主线是打架,舞台打架也必以花架子虚虚带过,重点放在吵架上。究其底里,剧作家多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打架缺乏心得,吵架才是行家。
剧作家比小说家更擅长吵架,所以会为自己在剧中安排一个能说会道的对手,最后当然是代表剧作家本人的主角高奏凯歌。如果剧中注定要输的一方,笨嘴拙舌不堪一击,就是失败之作。小说家的吵架本事比剧作家差得远,所以他们编造的故事里,对手一定毫无口才,即使爱说话也漏洞百出,驴唇不对马嘴,而代表小说家本人的主人公也一定轻易获胜。很多人写小说,就是为了虚构一个自己可以与之吵架并一定吵赢的人。剧作家之所以不写小说而专写剧本,则是因为在剧本里可以比在小说里吵得更过瘾。
不过剧作家虽比小说家吵架更内行,也仅限于纸上谈兵的实战演习。在短兵相接的真正吵架中,他们却思路混乱,结结巴巴,反应不够快,脸皮不够厚,结果总是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作家写作,就是为了安全地满足吵架欲。佛洛伊德认为,艺术是生活缺憾的化装满足。这不无深刻,但他断言作家在作品里主要是满足性缺憾,却过于偏颇。对作家进行心理分析的合理结论应该是,他们在作品中化装满足的,主要是吵架欲。
除了现实中的吵架失败者,也有一些吵架常胜将军,最终不得不当了作家。因为人们总是避免与他们吵架,而他们也不愿大失身份与平庸对手开吵,不得不把吵架天才转移到写作上,在想像中虚构出一些吵架劲敌,痛快过瘾地一一击败。这就是文学的真正起源。
因此最好的文学风格,与最佳的吵架风格略无二致,都是简洁洗练,明白如话,用短句子。只有蹩脚作家才会酸溜溜文绉绉地掉虚文,用结构复杂精心修饰的长句子,意思曲里拐弯,令人晕头转向。只有不会吵架的书呆子,才会满口书面语,有板有眼地做口头八股,当然不是粗汉们的对手。因此文章写得佳妙,一定读者如云;吵架吵得精彩,必然观众如堵。
写作以读者追捧论成败,吵架凭观众喝彩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