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5】庄学三义: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
(2009-11-20 12:41:45)分类: 庄学札记 |
庄学三义:顺应天道,因循内德,因应外境
张远山
一,庄学宗旨“顺应天道”
浮游乎万物之祖(《山木》所引庄言),与造物者为人(《大宗师》、《应帝王》)。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大宗师》)。
缘督以为经(《养生主》),乘夫莽渺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大宗师》)。
二,庄学真谛“因循内德”
以德为循,自适其适(《大宗师》),尽其所受乎天(《应帝王》)。
葆光(《齐物论》),全德(《德充符》),善刀而藏之(《养生主》),才全而德不形,内葆之而外不荡(《德充符》)。
三,庄学俗谛“因应外境”
吾将曳尾于涂中(《秋水》所引庄言),不祈畜乎樊中(《养生主》)。非梧桐不栖,非楝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秋水》所引庄言)。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形容庄子)。
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山木》所引庄言),乘物以游心(《人间世》),物物而不物于物(《山木》所引庄言)。技进于道,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养生主》)。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大宗师》)。不夭斤斧,物无害者(《逍遥游》)。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形容庄子)。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胜物不伤(《应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