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论报道张远山 |
《庄子奥义》贡献之大,非我所能衡估
《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2期
“张远山《庄子奥义》评论专辑”(九选四之一)
单正平(学者,海南)
《庄子奥义》令我眼界大开,收获良多。以前只草草读过庄子原文和几种通行注解翻译,从未认真思考过。读张远山的大著,深觉视野之开阔,考辨之精审,立论之鲜明有力,思路之严谨清晰,解读之精微深幽,均为我此前了解之庄子学中所未见。张远山积二十余年之思力,辟两千年之成见伪谬,贡献之大,非我所能衡估。但从一个普通读者角度,我也想大胆谈谈自己粗疏肤浅偏颇幼稚的阅读感想。
传统学者解释庄子,无非两路,一为朴学方法,一为玄学方法。古代且不论,现代人解释庄子,最大问题是既脱离庄子之时代,又脱离解释者所处之时代,结果既无法与古人相通,又无法为当今社会提供思考启迪之用,两相脱节,遂成不知所云之学,惟其如此,其解释也只能随郭象辈亦步亦趋。张远山以反专制作为庄学奥义之根本,言人所未言;又以庄子所处时世,为其反专制思想产生之社会时代原因,使这一大胆立论获得坚实之历史基础,庄子因此而真正获得了具有中国特性的现代生命力。若单纯从哲学层面肯定庄子之自由精神,而无历史事实之依托,则很容易流于庸俗化之古为今用窠臼。因为要准确解庄,又不得不先考察历史,结果张远山对先秦尤其战国历史之梳理,又成为一显著成果,使钱穆以来的战国历史系年更为清晰准确。
若以超越庄学之现代中国思想界作比较,我想起的有两人。张远山之通脱宏阔,令我想起康长素,但无其主观武断;张远山之精审明晰,令我想起章太炎,但无其固执狭隘(章竟然不认可甲骨文之价值)。要言之,若以传统路数衡量,张远山兼有汉学之准确实在与公羊学(宋学)之精微灵动。有此才力素养者,以我之孤陋寡闻,当今治中国传统学问的中青年两代学者中,尚不知是否有第二人可想。
张远山所以能做出今日成就,除了他本人的禀赋外,最重要的是,他既能沉潜于庄子凡二十余年,由对文本的烂熟于心而达到与故人心会神交的境界,这正是中国传统学者最为强调的读书方法;又对西方哲学有系统而精审的研究了解,养成了传统中国学者所缺乏的良好的理性思维能力。前者使他避免了我们在非华裔海外汉学家著作中常见的隔靴搔痒之弊,后者则使他避免了中国学者著作中几乎无所不在的循环解释,模糊形容,自相矛盾,以及毫无道理,莫名其妙的推理论证。
孔子云,礼失求诸野。我想补一句:今日中国,真学在民间。想想现在大学人文学术的悲惨状况,再看看张远山以及极少数在学院外生活的独立知识分子,我敢肯定地说,他们的著述,才是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希望所在。《庄子奥义》,即中国民间真学问之最佳代表也。
附:《社会科学论坛》2008年第2期部分目录
张远山《庄子奥义》评论专辑
01审美叙事和科学叙事的完美结合/余世存
02穷溯其远,仰止其山/韩少功
03《庄子奥义》贡献之大,非我所能衡估/单正平
04不奈卮言夜涌泉/徐晋如
05打两千年中国学术最大的假/黄孝阳
06如果刘文典遇到了张远山/叶兆言
07张远山的“逍遥游”/周实
08做成有逻辑的《庄子》/陈村
09我对一本书的最好评价就是这本书像作者/毕飞宇
说明:以上九文选自“《庄子奥义》研讨会专辑”,并非全部。欲观全貌,请见:
http://zzjianghu.com/zysjz-zxzy-07.htm
《社会科学论坛》所刊九文,其中五篇已有媒体发表并转帖于本博。本博将陆续贴出单正平、陈村、毕飞宇、余世存四文(余世存文已有四种选摘,均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