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寓言小品 |
应声虫(寓言)
张远山
宋朝时候,淮西有个读书人,得了一种怪病,每当自己读书或别人讲话时,他的肚子里就有一个声音学舌仿效。他说“子曰”,他的腹中就“子曰”;别人说“诗云”,他的腹中也“诗云”。开始时声音甚微,几不可闻,随着读书渐多,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他也不以为怪,反而觉得是一种神通,有利于自己背书,读一遍等于读两遍,更有利于赶超仕途竞争者——他人具有的我都具有。久而久之,他熟读诗书,成了出口成章的饱学之士,顺利考中了秀才,又顺利考中了举人。于是他准备进京考进士,但这腹语之能,现在倒成了心病,他不怕考不上,怕的是殿试时万一皇帝听见腹中怪声,把他视为灾异不祥之人,不但富贵泡汤,还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在赴考前,他去向一位名医求治。名医闻声吃惊道:“此乃应声虫也。这是读书人最易患的职业顽症。你应当马上读《本草》,将药名一一报出,遇到虫子不应声作答的,就取而服之。”他就读《本草》,每读一个药名,应声虫果然应声仿效。读到“雷丸”,应声虫突然沉默不应。他就服下雷丸,旋即腹中巨响,放了几个臭屁,病就好了。此后他再读书,虫子再也不学舌了。于是他兴冲冲赴京赶考,没想到他肚子里的货色,随着应声虫一起被打掉了,交了白卷。
落第后他又发愤苦读,很快又听见了腹中应声。他再接再厉,对应声虫百般呵护,务使其茁壮成长。三年后不但功力尽复,且远胜从前。他再次赴京赶考,果然高中进士,名列三甲。殿试时天子听到了他的腹中怪声,大为惊异,认为他身负异秉,堪当大任,遂命他专门担任宣读诏书之职,务使天子的圣旨毫不走样地传达到全国各地,上有所言,下必应之。
谚云:无癖不成人。有一癖必有一虫,嗜酒的酒徒有酒虫,贪嘴的馋人有馋虫,小孩子肚里有蛔虫,读书人腹中,则难免有应声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