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拾荒者们
一些拾荒人员在犯罪的边缘游弋
(感谢本文合作者公安干警刘怡华先生)
(二)没有法制观念,或在犯罪的边缘游弋,或已跌进犯罪深渊
(2)受利益驱动,为造假者服务。由于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分子追逐低成本,拾荒者也成了廉价的利用对象。很多没有利用价值、应该焚烧或填埋处理的废品作为原料制成假冒伪劣产品,凭着低价格的优势进入市场流通。更为严重的是诸如地沟油、垃圾猪、黑芯棉等在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调查中,我们接触到一位比较神秘的赵姓拾荒者。在交谈中,手机接连响了几次。从面部表情和语言对话中我们发现他是在与对方争论价格。事后他说:“这个人是湖北搞假酒的,几年来一直让我给他收购高档酒瓶,如茅台、五粮液等等。去年一个全套包装的茅台和五粮液瓶子40到50元,高档剑南村瓶子25元。刚才来电话说最近打假形势紧,价钱要砍一半!那谁还卖给他?反正没瓶子他装不了酒,挣不着钱……”
(3)“占山为王”弱肉强食。在拾荒中,因为抢夺底盘发生聚众械斗,有的有了“黑社会”的雏型。6月下旬我们在采访广渠门拾荒者时得知,距离广渠门不远的双井双花园小区就有欺诈拾荒者的,每天他们开一辆黑色帕萨特轿车停了下来,从车上下来四名中年男子,一些男子胳膊上还刺着“四海交朋友”和龙凤样的图案。他们指着装废品的130货车说:“这里不能停车,也不能收破烂!” 一位收购破烂的人被左眼打得淤血,还用砖头拍他脑袋,并抢走了他8000元现金,这些都是一个领头儿的干的。他们天天来这里“巡查”,让收破烂的根据地段和摊位收取1000元、1500元、2000元不等的管理费,他们每月都收入几万元,那些“小业主”只能忍气吞声。后来这个团伙被公安机关一举捣毁。
据安徽的捡拾者孙某介绍,天安门金水桥前的十几个垃圾桶曾经被两个黑龙江人所“占领”,凡是行人扔的可捡之物均属于他们所有。一次,一个不懂“规矩”的人从垃圾桶里拿两个水瓶子,刚走不远,就被追上,不但抢回了瓶子,还打得鼻青脸肿。
(4)恶性案件增多。根据公安部门的介绍,拾荒者因利益群殴甚至危及生命的案件在增多。2004年,亦庄附近的一位拾荒者以捡破烂为掩护,强奸并杀害两名妇女,后被判处死刑。2005年1月,一个在京收废品的外地人来到清河派出所报警,两个来自内蒙古赤峰犯罪嫌疑人谎称高价收购铜,把安眠药放进拾荒者的茶杯中,抢走1000多元。他们用这种手段抢劫拾荒者6起,杀人两个,共抢得人民币7000余元。2005年3月25日凌晨,西单君太百货西门发生冲突并引发殴斗事件。由于展览公司员工更换货架,准备重新装修时,10余名附近的拾荒者偷拿东西,从而引发冲突和打架事件。事发后多人被送往医院,被送入北京120急救中心的展览公司员工黄善祁一度病情危险。2005年10月9日晚上11时许,朝阳区垡头一废品收购站被劫,三个拾荒者敲开了小老板于庆国家的门,他们拿一些废品做幌子实施抢劫,丈夫于庆国因刀伤死亡,妻子叶中云身上一共中了5刀。在拾荒者中有屡屡制造事端的现象,而一些老实本分的拾荒者因为安全保障差,也遭受伤害。
(本文摘自金汕《凝聚·低估·可持续发展――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社会的影响》一书“城市管理”一章,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