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拾荒人员不是一般的苦----北京拾荒大军调查报告之三

(2008-02-25 10:57:44)
标签:

杂谈

拾荒人员不是一般的苦----北京拾荒大军调查报告之三

在恶浊的空气中争夺

 

 

 

拾荒人员不是一般的苦

   ----北京拾荒大军调查报告之三

(感谢本文合作者公安干警刘怡华先生)

 

一、拾荒人员的社会属性

 

拾荒大军具有都市边缘人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社会属性:

第一,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非常低下。几乎全部是外来农民,尽管进入了城市,收入始终属于城市的最低者。

第二,这个人群的绝对数量虽大而对社会的影响力却很小,往往被都市人所歧视,在北京和很多城市居民中多年来有一种警示小孩儿的方法:“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去拣破烂儿。”所以都市人对他们有根深蒂固的歧视感,他们又有“穷人”、“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第三,他们多来自经济不发达又距离北京较近的农业大省,如河南、安徽、河北、四川。贫瘠的家乡已经让他们穷怕了,所以相对比较知足,舍不得离开北京,但种种困难又让他们感到不可能永远呆在这里,有一种情绪复杂的漂泊感。

第四,他们文化知识较低,没有学历,大多是小学文化甚至文盲,没有一技之长,所以干的都是又累又脏报酬又低的工作。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不少人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他们根本谈不上社会保险等保障,得病看不起医院,最多用药挺一挺。他们的目标是用年轻的身体拼上几年十几年。他们也没有能力长期支持他们的子女教育,因此进一步向上流动的渠道也很狭窄。但他们能够顽强地支撑。

第五,从更长远看,拾荒大军无疑是都市边缘人,边缘群体认为边缘地位源自个人的因素,他们一般就抱着宿命论的心态,就不会有反社会的行为,但是一旦意识到自己的边缘地位主要不是自己造成的,那么他们就会把个人因素归他化,于是对社会充满着不满,不时地在行为上表现出反社会倾向。所以,均衡、协调的发展对当前社会各阶层包括庞大的拾荒大军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

二、拾荒大军的生存状态

我们深入弱势群体时都采取这样一种处事原则:“了解他们首先要尊重他们。”我们深有感触!要想采访他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他们面对北京人有一种深重的自卑感,你问他一些事情他以为你在拿他们的艰辛当热闹听。我们问卷调查都给他们10块钱,因为一般发放表格调查也是这样的价码儿,他们大多有些不好意思和心存感激地接受。这种有些羞涩的心态正是他们与乞丐的区别。我们向他们进一步询问时,他们听不懂什么“课题”、“调查”,也感到非常唐突。后来我们想起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在车里装一些瓶子、罐头盒儿等废品,其价值不低于10元,当他们拣拾垃圾的时候送给他们,然后和他们聊一会儿,这样距离拉近了,他们都很感谢也能接受,甚至能讲出不少心里话。

拾荒者每天面对的城市垃圾里面含有很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一方面是生物性的,比如细菌、病毒,都可能引发疾病,另外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高分子的有机物,比如一些生活日用品和残留的东西,还有垃圾废物中可能含有一些放射性的物质,这些拾荒人群接触这些垃圾就可能得各种各样的疾病,进而传播给其他人群。有次我们在崇文区一幢居民楼下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男人在翻开垃圾箱,已经腐烂的物品和夏天里的西瓜皮、厨余垃圾泛出一股恶浊的气味,放在平日我们赶紧躲开了,可为了调查深入,我们迎了上去,递给他一书包可乐和矿泉水瓶,他们再三感谢,我们交谈了好一会儿。他说他是河南人,现在的家离亦庄开发区不远的村子里,那里的房租才100元一个月,所以只能离市区远些。他每天早上出发,登上小三轮,一路走一路检,一直骑到二环路里,他说要翻多少垃圾箱已经记不得了,但至少要过百,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八九点了。我们观察到一个垃圾箱也就能拣到一些零星的塑料口袋和烂纸,他告诉我们,这些塑料口袋一公斤才能卖4毛钱,所以必须跑上几十公里路才能挣上十几块。有时撞大运能检到一些废金属和纸箱,那真要高兴半天。他说自己吃苦没有什么,自己的老婆也骑车去拣垃圾,两个人的目标是每月一共挣1000元。我们问为什么不收购废品,他说自己口拙,不善打交道,还是卖力气更适合自己。

如上所述,拾荒者和收购者不少都带家属,广渠门胡同一带的废品收购者多是全家齐上阵,男主人带着老婆孩子拾荒或收废品,他们很多都是既拾荒也收废品,一位拾荒者和收废品双重身份的男人说:“我们没有指望,我们的孩子也好不了,看看北京的孩子准时上学,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乱跑,怎么可能上好学,以后能有什么前途”。所以他们有看不到前景的困惑和很强烈的宿命论。他们城市边缘人的边缘化特征不只是单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并通过社会化方式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他们无奈地从事着城市中最脏、最累、最缺少尊严的工作。

同是拾荒者,也分档次和等级,拾荒者中有人给自己这样分类:“刨不如捡,捡不如运,运不如换,换不如收”,“坐在家里等人送”的当算最高档次,他们通过多年努力加上头脑灵活,已有相当实力,纷纷自办废品收购,成为这个群体中的“破烂王”。而最低层次的是捡破烂的———走街串巷拣垃圾,一般月平均收入约在千元左右,当然如果关系户多,能走进大单位不仅收购报纸、旧家具,还能打出“回收并出售旧家电;回收各种电料废钢材、铜、铝,各商场、宾馆单位库存积压、折旧各种产品”的,一个月两三千元的收入也不少。

(本文摘自金汕《凝聚·低估·可持续发展――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社会的影响》一书“城市管理”一章,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