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吗哪和馅饼

(2008-07-05 10:41:55)
标签:

吗哪

馅饼

翻译

法国文学

在天使手中

圣经

杂谈

分类: 翻译问题

吗哪和馅饼

(摩西告诉以色列人:吗哪是上帝所赐的食物)

 

 

吗  馅饼

 

余中先

 

在翻译法国小说《在天使手中》时,遇到了这样的一个段落:

“所以,被罗马算作扒手、娼妓、小贩、寄生虫的一切,全都自愿聚集在西班牙广场的阶梯台上;确实,对没有任何其他住址的拉蒙来说,这里是唯一的一个地方,可以等待魔法般的那一刻到来,等待阿尔法电影公司把吗哪洒落到他的头上;最终使他可以睡在一张床上,可以打电话给他在加泰洛尼亚的母亲,可以不负一种伊比利亚式的名誉和派头,把他曾经借过的成千支香烟,还给他的上百个朋友。他的富华之梦仅仅局限于此,他只靠小偷小摸来欺骗这一梦想。”

说的是,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在罗马的西班牙广场遇到了一个叫拉蒙的人,此人曾在德·西卡拍摄的电影《擦皮鞋的儿童》(1946)中扮演过角色,就是那两个擦皮鞋小子中大的那一个。这位拉蒙,爹妈是西班牙人,自己独自来到罗马闯荡,找工作挣钱活命。好不容易在德·西卡的电影中演了一个角色,却在拍摄过程中被大白马一蹄子踢在脸上。导演德·西卡向他保证会给他经济赔偿,他信以为真,一等再等地等待着,等着承诺过的一百万里拉,但时间已经过去了四年,好像一切都没有着落。

作者把这没有着落的赔偿允诺,比作神圣的吗哪。

吗哪是什么?

吗哪是《圣经》中神赐的食物。据《旧约·出埃及记》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在旷野中行进,但他们缺少吃的,一些人便有怨言。上主知道此事后,便让摩西告诉众人:“在傍晚,他们有肉吃,在清晨,他们有饼吃,如此,他们就知道我是上主,是他们的上帝。”

于是,“傍晚,一大群鹌鹑飞来,多到把全营都遮住了。清晨,营地的四周都是露水;露水一蒸发,在旷野的地面上有一层薄薄像霜一类的东西。以色列人看见这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就彼此询问:‘这是什么东西?’摩西对他们说:‘这就是上主给你们的食物。上主曾经吩咐,你们每人只可捡取自己所需的,每一家的每一个人只可捡取两公升。’以色列人按着吩咐做了,有些人捡得多,有些人捡得少。量的时候,捡多的没有剩,捡少的也不缺;每一个人所捡的刚刚是他所需要的。摩西对他们说:‘不准有人把食物留到第二天。’可是有些人不听摩西的话,留下一些。第二天早晨,这些留下的都生了虫,而且有霉味。摩西对他们生气。每天早晨,人人都出去捡取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太阳发出热气的时候,食物就溶化了。”(见《出埃及记》,16:13-21)

吗哪和馅饼

    “这食物,以色列人叫吗哪,样子像芫荽子,颜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掺蜜的薄饼。”(《出埃及记》16:31).

 

    我在翻译时总觉得,这上主赐予的“吗哪”很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俗话“天上掉馅饼”,一方面,它们都是饼,如果饼里面掺了蜜,那就应该叫做馅饼,西方人常常做水果馅饼,作为甜食在餐后食用,想必古以色列人也有此饮食传统;而另一方面,“吗哪”也好,“馅饼”也好,都是某种天赐之物。

    在西方文化的传统中,“吗哪”一词实际上也渐渐地脱去了原先紧紧依附于《圣经》的神迹色彩,变成了纯粹的“天上掉馅饼”的意思。

    仔细想想,中国的语言中也有成语“天赐良机”,也有俗话“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或者“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论希望天上掉馅饼还是掉饺子(或者掉比萨饼、汉堡包),这些,都是穷苦人面对悲惨时的一种豁达心境,也是期盼老天真正有所恩赐的依稀期望。

    如今,西方人的“吗哪”和中国人的“天上馅饼”,具有了“赐予”的意思,无论给予资助的是谁,是宗教人士的仁慈施舍,是朝廷的恩赐,好心人的帮助……只不过,在我看来,“吗哪”更多地具有一种“及时雨”、“雪中送炭”的救苦救难色彩,而“天上馅饼”则有意外之喜、“锦上添花”的味道。

多米尼克·费尔南德斯的小说《在天使手中》中关于“吗哪”那一句的原文是:

Ramon pouvait attendre l'instant magique de la manne que l'Alfa Cinematografica ferait pleuvoir sur sa tête[...]

一字一对的翻译可以是:

“拉蒙可以期待魔幻时刻的到来,阿尔法电影公司会让吗哪从天落到他的头上。”

但我无论如何舍不得汉语中“天上掉馅饼”这一跟“吗哪”的绝妙对应词。故而译成:

“拉蒙可以等待魔法般的那一刻到来,等待阿尔法电影公司的天上馅饼落到他头上。”

不知当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云南之行日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