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日记论文答辩留学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杂谈 |
分类: 个人日记 |
论文答辩
近来,参加了几个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论文答辩,不由得回想起当年我自己在法国留学时的论文答辩,翻出了日记,抄录三篇如下,分别记录了我自己和学生的论文答辩情况: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晴
上班。去所里参加陈树才的论文答辩。史忠义、黄晞耘、秦海鹰、程巍与我为评委。
几个评委中,史忠义的评议时间较长,其余都比较简单。终于在三个小时内把答辩做完。
中午在美林阁吃饭,除了评委及郭宏安、陈树才之外,还有小蝉和赵四一起吃饭。
1992年12月6日 星期日 阴
随着答辩日期一天天逼近,我的心情也一天天沉重起来。
虽说Brunel先生和Loi夫人都说过没什么大问题,但一想到生平第一次经历如此重大的场面,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怕评委突然间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让我下不了台。
但从图书馆里查了查前人写过的有关论文,尤其是中国学生写的比较文学论文,我的心中又有了底,他们能通过,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恐怕没有这个道理吧!
今天仍是一天准备答辩,自己被自己挑些问题。
1992年12月11日 星期五 阴
这是一个天气阴沉沉的星期五。
是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早晨起来,觉得头脑有些沉,也不愿多去想它什么了。吃了早饭,稍稍地待了待就出了门。早起已是近十点,出门已是十一点多了。
到CROUS吃了中饭,来到Soebonne广场,先印了论文简要一色八份(每份八页),然后来到escalier C, 2e étage, Institut de littérature française。(先在S图书馆坐了一会儿,纯粹是为了定定神,虽说不应有什么大问题,但心中不由自主地犯嘀咕。)
原定于两点半开始的答辩,因Madame Loi迟到(Métro中被coincée),而在14:50才开始。
答辩委员会(Jury)有三位教授,他们是Jacques HOURIEZ(主席),Michelle LOI(中国文学方面的专家),Pierre BRUNEL(我的导师)。
出席旁听的有十四五人,Pierre一家(Pierre,父母Turpin夫妇,姥姥Madame Bonne),田保荣(西安外院),陈圣生(社科院文学所),金孝林(韩国女生)和她的一个朋友,傅秋敏(上海艺术研究所),台湾留学生两人(女生),一个法国戏剧工作者(为Repos du 7e jour作舞台美术),一个法国妇女,一个年轻女子,最后,金等两人、陈圣生都中途离去。
我的开场白有二十来分钟,主要讲了讲为什么研究Claudel,Claudel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我的研究方法等,另外对法文行文和论文的打印形式作了一些解释。
Brunel、Loi、Houriez先后发表议论,每人约讲了50分钟,在肯定论文对Claudel研究作出的新贡献之外,主要批评了法文表达的不足。总之,是说,这样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如因法文不好而失去复印机会供人阅读岂不可惜。
根据以往的经验,导师和评委越是批评得厉害,越是讲得多,说明他们对论文越是重视,最后的评定也约有利于candidat。
在整整三个小时的评定过程中,老师们讲的多又多,我只是插几句,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的问题无妨大局,我就不去解答了。同时,出于礼貌,对老师们“批”的一些地方,我表示同意或表示可以商量。
结果:le Jury me donne
l’acco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