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翻译重复法国文学单调杂谈 |
分类: 翻译问题 |
该重复的就重复
翻译的时候,译者为了避免原文中的重复,往往会选用两个同义词来翻译同一个词。这一点很好理解。
但是,有时候,原文中有故意的重复,译文中则最好保留那种重复。这里有一个例子,选自2004年法国费米娜奖小说《一个法国人的一生》:
原文为:
Son mari, Hubert, sosie d'Eddie Constantine avec l'accent du Midi, ancien milicien, ancien d'Indochine, ancien d'un monde ancien…(原文袖珍本版本第27页)
请注意,这里,一连重复了四次“ancien”。
译文是:
她的丈夫于贝尔,酷似带有南方口音的电影演员埃迪·康斯坦丁,从前的民兵,从前的印度支那军队的参加者,从前的世界的老资格……(中译本第14页)
前面三个重复很好,第四处其实最好也重复:译成“一个早先世界的早先者”。
保留了原文中的文字游戏,内涵和外延岂不更为饱满:
她的丈夫于贝尔,酷似带有南方口音的埃迪·康斯坦丁,早先的保安队员,早先的印度支那老兵,一个早先世界的早先者……
我以前还遇到过一篇短篇小说的译文,小说的原题为L'homme, l'homme, l'homme et l'homme。译者译为《一个人,另一个人,第三个人和第四个人》,很明显,是考虑到了避免重复的问题。这样的翻译当然是可以的,因为小说中分别讲了四个人的日常场景。但是,我经过琢磨,认为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翻译成《那人,那人,那人和那人》。
四个人,一个人整天死守着电视机,一个整天跟狗在一起溜达,一个整天守在海边,一个整天回忆死去的妻子。可以说,是四个不同的人,但又可以说,是一个退休老人生活中的四个方面。
《那人,那人,那人和那人》比原来的《一个人,另一个人,第三个人和第四个人》更好地体现原作的风格,反复产生了单调,而这单调,恰恰就是老人生活本质上的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