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地铁公共交通刘家窑站5号线照片 |
(2005年2月23日)从我家的窗户朝南望去,面前就是未来的地铁5号线刘家窑站。搬来这里住之后,经常从窗口眺望工地,由围墙围住的工地里面,已经挖出了一个很大的坑,未来的地铁站就在那里头,不过,从楼上看下去,是看不清里面的五脏六腑的。只有露在外面的铁架子和大坑,说明底下有动静。
(2005年4月10日)地铁站紧靠着三环路,目前,三环路车水马龙的,不过,我坚信,发展北京的交通,最要紧的还是公交运输,而在公交系统中,地铁应该是重中之重。据说,5号线要跟目前已经有的1、2、13号线全都连接,而且5号线的设备都是目前国内最先进。但愿如此,而且早早通车。
(2006年3月11日)看样子,站台已经封了顶,但出站的通道还没有建设。从现在的样子来看,恐怕会建造四个出口,分别在十字路口的四个区,东南、西南、东北和西北口。我家楼前的应该是西北口,眼前还是一个斜向的大坑。
(2007年8月23日)这几天,工地的地面已经覆盖上了土,地下恐怕早就成了规模了。出口已经建成,站牌也已经挂起来了。
(2007年9月3日)都说地铁快要通车了,但开通的日子一次又一次地往后推迟。工地上的施工队正在忙碌,大热的天气,难为了那些农民工了。现在,地面上是一天变一个样,应该是在赶工程。过几天要离开北京一段日子,可能回来后就面貌一新了吧。
(2007年10月7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地铁5号线终于开通了。下午两点正式对普通乘客开放。本来说好是在9月下旬开的,一直拖到今天。下午很早就有人排队等着进站了。我拍照的时候,正好两点钟,地铁站外面的长队已经排到了马路边上,都想早点进去见个新鲜。据说有人在地铁站里维持秩序,只是让人一批一批地下去,差不多到两点半,队伍才消失,可见,北京市民对地铁运营的普遍关注。
(2008年3月31日)享受地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这恐怕是北京奥运会对我这个北京市民最直接的好处。乘坐地铁已经半年了。很方便,很迅速,很实用,很便宜。但是,缺点还是有的:噪音还大,高音喇叭之外,还有在车厢里大声打手机的人。普通话和英语报站的声音也太大,完全可以更柔和一些。毕竟,上班下班又不是在打仗。
前一篇:“一误再误”与“肿胖子”
后一篇:墙里开花墙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