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2008-03-24 15:48:29)
标签:

禁烟

法国

左岸

咖啡馆

艺术

文化

文化符号

分类: 我的文章

咖啡馆禁烟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触犯了艺术吗?

 

 余中先

 

 

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在所谓的“健身”总统萨克齐的倡导下,法国开始实施公共场合的全面禁烟。禁烟范围从原本的医院、学校、办公室扩大到了酒吧、餐馆、酒店、夜总会,甚至还包括了法国人最引以为自豪的自由的“精神与物质”空间——咖啡馆。

消息传到中国,人们似乎并不关心,这样的事情似乎更中国的国情毫无关系。在我们中国的酒吧、餐馆、酒店、夜总会中,人们该玩的还继续玩,该喝的还继续喝,当然,该抽的还继续抽,禁烟在中国还早着呢。

但是,在法国,法令就是法令,人人都得遵守,否则就得惩罚:罚款。于是,塞纳河边的一一家咖啡馆里,都挂上了“禁止吸烟”的新标志。不过,实际上还是有人顶风作案,这时候,店主便不得不招呼顾客们小心点,别被罚款。尽管有众多烟民感觉,咖啡馆禁烟是不可想象的,但民意调查显示,依然有约三分之二的民众支持该禁烟法令出台。

巴黎的咖啡馆里再也不见了低回缥缈、旋转缭绕的烟雾,一些敏感的法国人赫然觉得少了些许文化氛围,便有人出来大声疾呼,传统的咖啡馆文化一去不复返回矣!若是巴黎左岸的咖啡馆里不能吸烟,那么,这里还能诞生影响全世界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吗?某家法国报纸甚至载文指出:“一个国家正在慢慢褪去其传统文化的肌理,此中不无痛苦。”似乎咖啡馆里没有了烟雾缭绕,便不再成其为咖啡馆了。

法国实施全面禁烟令几个月之后,在非禁地的街头、广场、露天咖啡座的吸烟人数看起来依然不比原先少多少,可能是烟民们都转移到了那里。一个法国吸烟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要想抽烟,除了在家里就只能去户外,说不定下一步在大街上也要禁烟了。”还有一种非正式的玩笑说法:现在边走路边抽烟的人数,超过戴耳机边走路边听音乐的人。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准许吸烟区的标志

 

应该承认,咖啡馆里吸烟确实是法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文化现象。我们以前在法国文学史中读到,在历史照片中看到,毕加索、海明威、萨特、波伏瓦这样的大师几乎整天待在咖啡馆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抽着香烟或叼着烟斗,在那里写作,或者跟人讨论艺术与哲学。缭绕的烟雾无疑是他们思想结晶和艺术才华的见证,尽管这一物证本身也是虚无缥缈的。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禁烟之后,我们实在不知道,在左岸咖啡馆里,那些未来的艺术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该如何交流,没有尼古丁烟雾来充塞谈话者陷入沉思后形成的时间空隙,很多人似乎显得无所适从。交流的节奏被禁烟法破坏了。对禁烟法满腹牢骚的人,认为它摧毁了法国咖啡馆作为“社会润滑剂”的一项功能。甚至有人担心,无须多少时日,巴黎每条街道都有的千百家咖啡店将变得冷冷清清,没有人在那里翻阅报纸,读书,做功课,没有人谈论国家大事,也没有人议论八卦新闻。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巴黎双偶咖啡馆)

 

但是,实际上,禁烟并不表示法国正试图转变其文化内核。至少从表面上看,出现在全球面前的法国将是一种更健康、更现代、更具适应性的文化形象。

我觉得,反对禁烟的人似乎没有真正领略法兰西文化的精髓。之所以出现“禁烟将使传统颓败”的呼声,与法兰西民族天生崇尚自由的习性有关,他们往往喜欢在一些法规面前表现得不那么听话,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吸烟者在面对香烟退出历史文化舞台的趋势时,自然会找出种种方式表达其内心的伤感,但是对不吸烟者来说,他们有理由为烟草在公共场所的寿终正寝而击掌欢歌。文明社会的法律就是这样:你要照顾吸烟人的自由意志,同时就必须照顾不吸烟者的意志自由。法律自然应该更倾向于保护弱者——不吸烟者的肺更加脆弱,比吸烟者禁被烟时的忧伤心灵更脆弱。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关于吸烟与禁烟的宣传广告)

 

在禁烟令颁布之前,有教养的法国人想在别人面前抽烟之前,还是会征得他人同意,会很有礼貌地说一句:“我可以吸烟吗?”为不吸烟者考虑,毕竟是绅士起码的风度。现在则好了,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省却了。

萨特和波伏瓦,在左岸咖啡馆内是因为手中多了香烟或烟斗这样的道具而被人们记住,成为了所谓“吸烟”的佳话。而不吸烟的艺术家则不会因为手中缺少了这样的道具而被后人特别提及。不吸烟的艺术家因此也就少了被如此“渲染”的机会。但事实上,不吸烟的他们一样在思考在写作,无论他们是泡在咖啡馆还是不泡在咖啡馆。所以,我们根本就不必担心,没有了咖啡馆中的烟雾,法国文化的发展就此会走下坡路。

法国人当中也有绝对禁烟人士。一些法国旅游者来中国时,入住酒店前,他们不仅提出要居住无烟楼层,甚至会要求酒店方面确保该房间“从来”没有住过吸烟的人。这种近乎于极端苛刻的讲究,在某种程度上不正是法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吗,不正是法国人自由意志不得侵犯的一种象征吗?

我们老家有俗话说得好:“酒行皮肤烟通脑”,意思是,香烟的功能不大,通一通脑子而已,而烈酒的刺激作用,只是麻醉一下头脑,然后,就在皮肤中通行着经过,挥发掉了。鲁迅时代,有人把“灵感”一词的英语“inspiration”,翻译为“烟士披里纯”,想来多少跟香烟的通脑作用联想在一起。其实,抽烟有害健康是人人都懂的道理。我在这篇文章中,也无须从卫生与健康角度来驳斥那些反对禁烟者。只是,如果有人硬要把咖啡馆禁烟跟传统文化的灭绝联系到一起,如果我们的泛文化赋予香烟太多的文化意味,那可有没有什么必要了。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日本东京街头的“禁止步行吸烟”标志)

 

用不了太长时间,我们中国,我们北京的公共场所,甚至餐馆中就要禁烟了,想必,那时候还会有人出来大唱挽歌。不信,我们走着瞧。日本东京的一些马路上,标志了“禁止步行抽烟”的字样,意思是不让人一边走一边抽烟,这似乎做得比法国人严厉多了。如果我们学习日本人的这种做法,那么,我们中国许多电影、电视画面中的吸烟者形象就都是既“不得法”又“无礼”的行为了,对此,恐怕会有更多的人出来反对,但其实,仔细一想,这一禁令对公民的文明要求无疑是比较高的,日本人能做到,法国人一时还做不到,我们中国人恐怕还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到。

回头再说咖啡馆禁烟:所谓的咖啡馆的抽烟文化实际上算不得一种文化,只是一种文化的表象,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有一定的价值,但当它消失时,我们也不必大唱挽歌。

咖啡馆禁烟,触犯了艺术吗?

 

欣赏一国的文化精华,不要仅仅只从表象去看。想当年,外国人专爱看中国女人的小脚,不也把它视为中国文化的传统符号吗?而今,如果还有洋人对此恋恋不舍,不被我们看成是是畸形的恋物癖才怪呢。又譬如,中国的大烟馆,也曾是某些洋人津津乐道的文化表象,尽管他们自己大多是不去泡烟馆的,而当初,当我们中国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地关闭烟馆之时,某些仅靠《丁丁历险记》中的漫画图像了解中国的西方人,不也在惋惜中国传统文化的消亡吗?但事实证明,禁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体现。

同样道理,我们欣赏法国文化,赞美左岸精神,并不仅仅要跟咖啡馆里抽烟写作这样的表象死死地捆绑在一起,思想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和学习的文化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